家乡的风俗作文五百
作文是非常有用的,不仅可以提高文学素养,还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世界下面小编给大家提供一些家乡的风俗作文五百参考,希望对大家写家乡的风俗作文五百有帮助。
家乡的风俗作文五百篇1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的家在被誉为“道德之乡”——涡阳县城的一个村庄,也有独特的民风民俗,就拿过年来说吧!
大年三十俗称除夕,在这一天家家都吃肉饺,寓意是昏昏沉沉地过完了一年。在吃饺子时要比家里的人口数多盛一碗,就是希望“年年有余”呀!
除夕晚上,每家都会点上两根大红蜡烛,彻夜不灭,并且一直点燃到大年初一早上。也有人会在这一晚“守岁”,老年人守岁是对匆匆流去时光的惋惜,而小孩守岁,则是为了延长长辈的寿命。俗话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大年初一凌晨五、六点的时候,我们这可不是去拜年,而是去上坟。一大早,我们便动身去上坟,拿着冥币、黄纸,还有鞭炮。人们在上坟的时候,会将黄纸点燃后放在坟头前,那燃过的黄纸灰被寒风吹起,像是逝者对人间亲人的问候。
大年初一,家家吃素饺,而不会像前一天那样吃肉饺,寓意是今年不能像去年那样昏昏沉沉地过了。吃完早饭,男人通常会带着一群小孩去挨家挨户地拜年,而女人们则在家里接待来拜年的客人。拜年时,最能吸引孩子们的就是拿红包了,不过这红包得来的可不容易呢,因为这是小孩跪地磕头得来的。
随后在大年初几的这几天,吃饭都要放鞭炮,而且放鞭炮的时间都是在一天三顿饭之前,所以,这几天鞭炮声会此起彼伏,不绝于耳,显示出春节欢庆而热闹的气氛。
一个普通平凡的习俗,更能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这些文化是先辈们智慧的结晶,这些结晶需要我们继承与保护。
家乡的风俗作文五百篇2
我的老家是汕尾,和其它地方相比,它有着与众不同的风俗。
在正月初一到元宵节,我们中国都称之为拜年。在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时,汕尾人都要大扫除,物和被帐都要进行清洗,谓之“采囤”。因为那时是“神明”上天“述职”之时。
在除夕之夜,汕尾人肯定会和自己的家人,吃上一顿丰盛的团年饭。那时,我们在住宅打扮得焕然一新后,便忙着准备做一年之中最丰盛、最有意义的团圆饭。团圆饭,顾名思义,是一家人在过年时欢聚的饭食,连故去的祖宗也不会忘记。因此,在做年团圆饭之后,首先必须“祭祖宗”。祭祖时,汕尾人将代表祖宗的香炉在神龛上请下来安放在供桌上,然后焚香祷祝,请祖宗用餐。然后按长幼顺序跪拜。体现了汕尾人一直慎终追远、百善孝为先的美德。在祭拜完后,我们会将祭祖的饭菜热好,设大桌于大厅,一家人团圆围坐,这是每个家庭大团圆的美好时刻。
用完餐,汕尾人会开始做明天祭神的贡品——斋菜。斋菜的种类很多,有芋头做的,有番薯做的,也有的是用枣子做的,有的则是用花生米芋头合起来做。
做斋菜的料用完毕后,就开始制作。然后,再把斋菜放在坛子上,拜上两拜,长辈会祝福晚辈,晚辈也会祝福长辈在新的一年里有更大的收获。
在过年时,汕尾人都会买“桔子”送给亲朋好友,或留在家中做个好兆头。桔子的“桔”家乡话读“j-í”谐音是“吉”,有“大吉大利”之意。让人看到桔子就会有一个好的寓意。
这些都是汕尾的风俗,每个地区都会有各自的风俗习惯。风俗是一种传承,是一种文化,祖祖辈辈把这些文化传下来,我们也要去维护这种文化,也要把它传承下去。
家乡的风俗作文五百篇3
我的老家在歙县许村,许村是以许家为“核心”的一个古村落,我就是许家的后代。
许家习俗中,最著名的就是“舞大刀”了。每到正月十五的晚上,许家中的“力之霸王”们,便举着把四米多高的“大刀”,走街串巷地舞上一通宵!许家怎么会有这种习俗呢?这个节日又是怎么被许家设立的呢?
这要从唐代的开始说起,那时候,有一位许家的首领,名叫许远。他精通兵法,智勇双全,并创立了许家刀法。安史叛乱时,许远与援军主帅张巡一起奋勇抗战,保家卫国。他的许家刀法出神入化,使敌人闻风丧胆。在一次战斗中,许远身先士卒,身杀千人,最后因寡不敌众,与张巡一起英勇牺牲。为了让许家刀法不失传,也为了永远纪念这位英雄,每年正月十五,许村人都要舞大刀,这个习俗一直流传到现在。
哦,差点儿忘了说正月十五傍晚时分的情景了,下午五时许,看热闹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聚集在高阳桥、大观亭、五马坊一带。大约半小时后,叽叽喳喳的人群突然静了下来,只见一把红色的大刀“砍”过来!密密麻麻的人群立即“砍”出一条道路,随后又跟在大刀的后面。兴奋的人群一起涌到河边的一块宽阔的场地上,精彩的演出开始了:各部门准备就绪,跟京剧差不多的音调响起,只见四个肌肉发达的壮汉涌上去,一人按住刀把,三人拉着系在刀背上的绳子,大刀开始倾斜,并迅速地转动,像有人在挥舞一般。一会儿,他们又将大刀挥上挥下,有时横割,有时斜砍,还有时来个“暴劈”。四米多长的大刀在他们手上真是“举重若轻”,在刀光闪闪中,我仿佛看到了许远当年挥舞大刀,杀敌如割草般的英雄身影……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大刀”又要转移演出,可惜妈妈要拉我走了,我只好恋恋不舍地告别了“大刀”。
家乡的风俗作文五百篇4
过年了!过年了!家家户户都贴起了春联、挂起了灯笼、贴起了年画……我也不例外,当我看见邻居把“福”字贴倒了的时候,我觉得很奇怪:咦,难道他们不认识字,把“福”字贴倒了?正在我一头雾水的时候,爸爸走了过来,对我说:“儿子,他们没贴错,将‘福’字贴倒是一种习俗,说明‘福’到了。”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为一岁之首,俗称过年。这天家家户户团团圆圆,喜气洋洋,辞旧迎新,一起包饺子,放爆竹,贴春联,欢度新春佳节。早上吃饺子,中午摆家宴,晚上吃甜食。在这一天中摔碎了碗碟要说岁岁(碎碎)平安,以兆来年万事如意,合家欢乐。邻人见面,要互相说吉利的话,晚辈向长辈拱手问候,长辈给晚辈发压岁钱。
过年为什么要放爆竹、贴春联呢?原来过年还有一种习俗。传说有一只叫“年”的怪兽,他很凶猛,却又三怕,一怕火,二怕红色,三怕声音大。人们就借着三怕用贴红春联,放爆竹来驱赶年兽,于是便有了放爆竹、贴春联的习俗。
今天是大年初一,听了这个故事,我真希望这世界真有年兽,这样的话,我就可以看看它到底长什么样,然后把它赶走,做个“驱年大英雄”。
家乡的风俗作文五百篇5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地区特色。每一种风情都多姿多彩,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的体验。每个地区在节日里都会举办独具特色的活动,这是一个古老的传统。
我的家乡在阆中,这是一座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古城街道以中天楼为中心,犹如一幅棋盘向四面层层展开。纵横交错的街道两旁,坐落着别具特色的各式店铺。站在中天楼上,远处的锦屏山和嘉陵江尽收眼底。山水如画,美不胜收。
每年农历12月份,古城就渐渐热闹起来了,张灯结彩,灯笼高挂。人们都来逛古城,街上的人越来越多,小贩们开始陆续摆出春联、爆竹、花灯等各种商品,年味越来越浓。
大年初一是古城最热闹的日子,每家每户的铺子上都会挂灯笼,贴春联,还有一些铺子卖花灯。每家每户门上都贴了喜庆的对联和福字,红红火火,年味十足。
到了晚上又是另一番景象。古城入口处上面挂着灯笼,在夜晚中格外明亮,散发着一股浓浓的年味。每一间店铺屋檐上都挂了一串灯笼,有圆形的灯笼,也有长方形的灯笼,整条街道都挂满各色各样的灯笼。每一个都亮着红光,每一个都散发着欢乐的气息,弥漫着整条街道。街道两边是各色店铺,有卖土特产的,有卖传统乐器的,有卖紫玉雕刻的,还有卖各种零食的……,琳琅满目,满城飘香。如果运气好,还能得到身穿吉服,留着白胡子的老人给小孩发的红包。这是古城特有的民俗活动,寓意春节老人带给人们欢乐和幸福。
继续往前走,在古城中央,可以见到的一座年代悠久的木结构古塔。古塔有三层高,高塔下方还有一个八卦方阵,古色古香,这就是古城的地标,中天楼。中天楼的挑檐上挂着各式灯笼,灯光不停地变换颜色,绚丽夺目,充满喜庆气氛。
中天楼旁,一群人正在表演舞龙。几十个人高举龙灯,金灿灿的龙灯在夜空中飞舞。龙头抬起,龙身低下,龙身跟着龙头上下翻飞,左右扭动,伴随着震天的锣鼓声,犹如一条真龙在夜空中飞腾。
古城的热闹从初一持续到正月十五。即使过了正月,一股浓浓的年味依旧没有消散。这些古老的街巷与院落,诉说着小城悠久的历史。
家乡的风俗作文五百篇6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由上古时期的祭月演变而来!
中秋节那天的早上起床后,简单的吃了早饭,我就看到外婆在准备做月饼啦,外婆先把做月饼的材料按照对应的比例和好,爸爸将和好的面团分成一个一个小小的面团并擀成面饼,妈妈把馅料包入面饼当中,负责用月饼的模具把面团压成月饼的样子,最后妈妈把月饼送入烤箱就大功告成啦!嘻嘻!
中午,外公做的一道菜引起了我的注意,只见外公拿起藕,用刀切片,每两片之间夹肉,文蛤等调制而成的馅儿,下油锅炸至两面金黄即可!真叫馋人,我迫不及待的夹起一块藕饼一口咬下,我的天,太好吃了!
午饭过后,爸爸和外公把一个长桌搬到了露台,我负责把一个用来放贡品敬菩萨的方凳子也搬上去,外婆和妈妈拿着贡品和实物!
看似简单的事我们却忙了很久。等我们忙完都到晚上了!我们边休息边闲聊,等待赏月,一会儿,月亮就出来了,我可爱的老妹儿是第一个看到月亮的,她雀跃鞋手指着月亮说:“月亮月亮,你们看!”我抬头看着月亮,今天的月亮特别的亮又特别的圆!可是为什么又亮又圆呢?其实月亮本身是不会发光发亮的,发亮是因为太阳的光通过地球反射到月亮上的,只有每年的中秋节月亮才最圆最大最亮!
就这样,我们一家人围坐在桌旁,吃着月饼,谈笑风生,不时的抬头看看天空中的那轮明月,说不出的舒服!
家乡的风俗作文五百篇7
寒假开始了,转眼间就要过年了,大人们都忙忙碌碌的准备年货,而小朋友们也盼望过年。可大家知道过年有哪些习俗吗?下面让我来介绍一下吧。
在全国各地,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有打扫卫生、清洗各种器具、被子等,这种习俗被称为“扫尘”因为“尘”与“陈”谐音,所以新春扫尘有“除尘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在门上贴上一幅大红春联,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听说这一习俗从宋代就开始了,一直传到今天。在民间的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人们还喜欢在门、墙、窗花等地方倒贴“福”字。大家知道为什么要把“福”字倒着贴吗?因为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到了”,“福气倒了”。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过年风俗之一。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着年夜饭,围坐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
小朋友们最喜欢的习俗就是放鞭炮和拜年。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床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小朋友们能收到好多的压岁钱,不过在此提醒小朋友们:压岁钱可不能乱花哦!要用在学习上!
家乡的风俗作文五百篇8
每到冬至,我们家里都会包饺子,吃饺子,这是家里常有的习俗。因此,冬至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节日。
包饺子当然先要把食材准备好,有猪肉、芹菜、白菜、香菇……把它们一个个的放进榨汁机里炸碎,放上盐、味精等一些调味的东西,将他们在大碗里搅和一下,包饺子用的馅儿就做好了。
现在我们开始包饺子了。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拿起一片面皮摊在手上,在面皮的周围沾上水,再放入肉馅。奶奶说:“看!像奶奶这样包的饺子准好看!”
我慢吞吞地将手中的饺子拿起来说:“奶奶……我这饺子……吃的好像……有点多。”
奶奶哈哈大笑:“你这的确是吃得有点多啊!连它的小肚皮都给撑破了呢!少放一点馅儿,这样就不会破啦。”我点了点头,继续拿起一片饺子皮,专心致志地跟着奶奶学。
先是按之前沾水、包馅,这次包的馅不多不少,没有撑破。我小心翼翼地将皮边黏合,我很有成就感地说:“看看我!竟然包出了一个完美无瑕的饺子!”
奶奶一看:“你那是饺子吗?一点形状都没有。”
“哦,能包拢就不错了。”我嘴上不服气,心里想着一定要包好。我偷偷观察奶奶是怎么包的,也学着一步一步包,包着包着就会了。我不仅包出了元宝饺子,还有三角形饺、鱼形饺、月牙饺……包的馅儿也不一样,有蘑菇馅儿、香菜馅、萝卜馅儿……
饺子煮好后,我们家人吃的那是一个开心。你说说,一边看着有趣的电视,一边吃着自己包的热腾腾、香喷喷的饺子,那怎能不高兴?怎能不快乐?
每到冬至,都有饺子吃。饺子皮薄馅大,舌尖上的美味,真是让人回味无穷啊!因为饺子,我喜欢冬至。
家乡的风俗作文五百篇9
世界各地都有各自独特的风俗,我的家乡也不例外。
就先说说家乡的除夕夜吧!在这个不平常的夜晚,小孩子们要守岁,所以通常不睡觉可以打着灯笼,到处去玩。不仅是小孩出来玩,有的大人也会忍不住出来看看逛逛呢!大人小孩都在街上有的放炮竹,有的在逛集市,还有的在看花灯,那场面,好不热闹!
除夕过完,第二天便到了大年初一,这一天,连着大年初二、大年初三,全家人都等于放假了。对了,这三天还不许动针线、剪刀呢!听那些年老的人说,这是为了给劳累了一年的妇女们放了三天的假。可见这是多么的公平!大年初一的这一天,大人们都领着小孩去长辈家拜年,拜完年,长辈们会包一个大红包!这红包是给小孩子们的,小孩子们可以自己攒起来,买点文具什么的,但大多是交给父母保管,哦!对了,这一天,大家还会放鞭炮!噼里啪啦的,热闹极了!
到了元宵节之后,也就是正月十五,小孩子们可以买元宵,到晚上煮元宵吃。哦,对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还得点蜡烛呢!家家都点,屋里,院子里,还有大门外面,都点上了蜡烛,从外面看,整条大街就像是在办喜事一样,灯火通明。
十五过后之后,学校就要开学了,人们就又各忙各的去了。
我喜欢家乡的春节!
家乡的风俗作文五百篇10
去年的除夕,是我最难忘的一天。远在外地、多年未回家的爸爸妈妈回家过年了,我们全家最终团聚了。此时此刻,全家人围坐在一桌吃着香喷喷的年夜饭。“爸,这几年,你辛苦了!”我爸爸举起酒杯对爷爷说:“感激你对孩子们的照应,来,我敬你老一杯。”奶奶一个劲地给我们姐妹俩夹菜,全家人吃呀,喝啊,一个个笑容满面。我和妹妹更是欢乐无比,因为在农村,我们小孩子平时根本上不了饭桌,今日却能够像大人一样围着桌吃,尽情品尝着丰盛的美味菜肴。
吃过饭,大人们收拾饭桌,我们小孩子耍耍闹闹,等着爸爸妈妈给那盼望已久的压岁钱。不一会儿,爸爸妈妈喜气洋洋地将包好的大红包交给我和妹妹,妹妹拿着后乐得手舞足蹈。我郑重地打开一看,里面有10元钱和一张小小的卡片,卡片上写着:“祝萱萱新年欢乐,学习提高!”我顿时乐坏了,虽然爸爸妈妈给我的压岁钱并不多,但却表示了他们的一番心意,那张小小的卡片,饱含了爸爸妈妈对我的无尽的爱。当时,我激动得差点流出眼泪来。
“嘘……啪……”四处响起了烟花声,我跑出门一看,一朵朵烟花陆续上升,半空中犹如布满了五彩的繁星,顿时,整个世界便变得姹紫嫣红。一束束各色的火花如彗星坠向大地,使黑夜变成了白天。我的爸爸也拿出烟花,只见他点燃烟花上的导火线,一瞬间,只听见“嗵”的一声,一束烟花便升上天空。我抬头仰望,只见空中如彩星闪烁,美丽无比。在此起彼伏的烟花声中,爷爷奶奶乐呵呵地说:“此刻的时代真美啊!”许久,响声渐渐消失,整个世界逐渐恢复了宁静。这时,不知是谁喊了一声“继续放烟花呀,别让除夕夜缺少热闹呀!”“嗵……嘘……啪……”一声紧之后一声又热闹起来了。直到半夜,那热闹的场面才渐渐消停了,人们慢慢地进入了梦乡,但还有许多地方洋溢着笑声。今日,一想起当时那壮观的情景,我还想停在那一刻,停在那充满欢乐祥和的世界里。
这个除夕,是我最难忘的除夕。因为它热闹,因为它充满欢乐,更因为它让我享受着爸爸妈妈在家时的温暖、幸福。这个除夕,我完全沉浸在爸爸妈妈对我的祝福和关爱中。
家乡的风俗作文五百篇11
一年一度的春节到来了。在我的家乡有一种风俗,那就是在正月初一这天晚上舞龙。
“鼓咚咚,咚,鼓咚咚,咚……”哪儿来了一阵击鼓声?难道有什么特别的节目在广场上表演吗?
刚一走向广场,就见到一片火红的灯光在路道上跳舞,看戏的人们响起一阵阵排山倒海的掌声。十几位舞龙者有的伴奏乐器,有的舞着龙,有的在喝彩……
只见那龙,全身都是火红的鳞片,一片连着一片,中间没有一丝缝隙。龙头上长着75度至85度的嘴,头上两个龙角向后倾斜,鼻子上长着两条又细又长的龙须,上面还有一双既圆又炯炯有神的大眼睛。
舞龙开始啦!只见一位魁梧的大汉手上举着一个跟足球一样大的龙珠,上面镶着五彩缤纷的花纹。龙看见后,立刻直奔龙珠,随着龙珠升腾。大汉在龙面前把手中的棒子抡了几大圈,龙也随它,一圈又一圈的盘起。过了一会儿,龙似乎累了,停留在半空,身子围成一个大圈。接着龙珠又上下摆动,龙紧追不舍,也跟随着上下摆动,犹如海面上刮起了一阵风,把浪吹掀翻了。不一会儿,龙珠直冲云霄,龙也不甘示弱,一圈一圈往上盘,仿佛这是一座黄鹤直冲太阳。龙珠见状,马上缓缓下降,准备落入人间。龙可不想放弃,仍就跟龙珠一起下凡。最后,龙珠边上下摆动,边围着广场绕圈,龙也在它的带领下形成连绵不断的山脉。
这正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所讲到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家乡的风俗作文五百篇12
顾名思义,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是千载难逢的好日子。每个家庭都是团团圆圆的,无论在哪里,都会回家过中秋。8月15日的月亮也格外圆。人们常说八月十五的月亮是十六圆的。我觉得15号的月亮也很圆!
嘻嘻,我肯定不会错过下个月吃蛋糕的好日子!于是我从房间里拿出我最喜欢的糕点月饼。然后,我从凳子上挪了出来,轻轻地把我最喜欢的糕点月饼剥了下来。心里好开心,好想咬一口。突然,妈妈叫我的时候,我把月饼放在凳子上。回来的时候我说:哎!月饼呢?我明明放在凳子上,它去哪了?乍一看地上有月饼,我就一路跟着,终于找到了凶手。都是你:帕姆和巴斯狗。
今天,我要拉你的丝绸。偷东西不好。敢偷我月饼。妈妈听我在外面嘟囔。他问我,“肖伟,怎么了?你在那里干什么?”“妈妈,小狗拿走了我的月饼。我还没吃呢!”我生气地说。于是我妈回到我房间,给我拿来一个月饼,说:“小狗一定要过中秋节吗?哪个中秋节不吃月饼?”于是我不再追究这件事,继续在我的月亮下吃蛋糕。
家乡的风俗作文五百篇13
一般中秋节的风俗也就不外乎吃团圆饭,赏月,吃月饼……可是我家却有一个与众不同的“中秋节风俗”——大家团聚在一起看照片,讲故事--回忆往事。
每年中秋节,晚上,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全都来到了我们家吃团圆饭,他们都带上了自己做的拿手好菜--外公外婆带了糖醋小排,爷爷奶奶带了八宝鸭,爸爸更是使出浑身解数做了一个油浸扇壳鱼。在餐桌上,家人们都互相敬酒,祝福。大家团聚在一起,说说笑笑,气氛温馨极了。
吃完饭,在短暂的赏月结束后,家人们便都坐到了电视机前,开始看起了暑假在日本游玩的照片,客厅里也时不时想起家人们温馨的谈话声。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谈论着爸爸拍的照片。
突然,妹妹提出了一个建议:“姐姐,我们一起来评出今年暑假日本游的最佳照片吧!”我还没来得及回答,这个提议便受到了长辈们的一致同意,于是,我便选出了几张我认为拍得不错的照片,递给妹妹,她很挑剔的看着那些照片,一会说:“这张背景人太多了。”一会儿又说:“这张天不蓝,全是乌云,不好看。”毅然一副小评委的神情,最后,她终于做出了选择——她挑选了一张,她自己在日本白川乡的小屋子前拍的照片,虽然不得不承认那张照片,拍得确实不错,但她还是被我们“光荣”的称作为“小自恋”。没想到,她听了她的“昵称”后只是不以为然的撇了撇嘴,说:“你们只是不承认我长得好看而已。”我们听了,都哈哈大笑。
家庭聚会接近尾声,妹妹制作了一个。“最佳照片”的奖状贴在那张照片上。外公外婆爷爷奶奶也都陆陆续续的回家了。
这就是我家的中秋节风俗,和家人们团聚在一起度过一个愉快的中秋节。
家乡的风俗作文五百篇14
中国过年时的习俗有很多,而我的家乡广东的习俗,你们知道吗?
在广东,快过年的时候,大家备办各式年货,比如:买鸡、鸭、肉、鹅、鱼……选购春联、年画等。最重要的是要买柑橘、青橄榄、香梨等水果,象征吉祥如意。和迎新送亲朋好友的佳果。
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神明”上去“述职”之时,这日起,家家户户大扫除,用物和被帐都要进行清洗,谓之“采囤”。
在我们小孩子的眼里,只有一件事最重要的,那就是我们都很想要的“压岁钱”!吃晚饭,大人们就会给我们“压岁钱”的,我们可以用来买很多好玩的好吃的,嘻嘻……
晚上,我们还会将水缸里贮满水,米缸里填满米,灯火不熄灭,以象征这“岁岁有余、年年不断炊”的好兆头。
当新年钟声敲响,家家户户鸣放鞭炮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习俗,听了后,你觉得怎么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