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创意包粽子征文
好的作文应该有逻辑性,段落之间衔接紧密,条理清晰,观点明确。这里分享一些端午节创意包粽子征文下载,供大家写端午节创意包粽子征文参考。
端午节创意包粽子征文篇1
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传统文化丰富多彩,就像天上的星星数也数不清,有剪纸、有捏泥人、陶瓷艺术,还有造字艺术……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节,在这一天人们都会吃粽子、赛龙舟,来纪念这个节日。在今年端午节的前一天,我的奶奶早早的从集市买回来绿绿的芦苇叶,包好了粽子,有排骨加糯米的,有红枣加糯米的,还有咸味的。奶奶把它放入电冰箱里,第二天,我们12个人都来到了奶奶家吃粽子,我边吃粽子边好奇的问爸爸,为什么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呢?爸爸说:“ 在很久以前,有一位叫屈原的爱国诗人,在楚国的国都给国王出谋划策,可是不久国王听了坏人的谎言,国王就把屈原赶出了国都,他回到家乡,写了许多爱国诗篇,后来,屈原知道自己的国家灭亡了,痛苦万分,便投江自杀了,周围的人知道后,就马上开船去寻找,结果没有找到,人们就往江里投食物,不让屈原的身体受到伤害。后来人们每到端午节就吃粽子、赛龙舟来纪念他。”听了以后,我不禁对屈原产生了敬佩之情,这个传统节日可真有意义啊!
端午节创意包粽子征文篇2
我的家乡是一座位于长江口的小岛,钟灵毓秀,风光旖旎,物阜民丰。几年前,我背井离乡只身来到上海求学,在这座钢筋混凝土的都市中,我对家乡的思念与日俱增,而除了难以割舍的一份亲情外,令我难忘的还有那清香醉人的粽子。
在家乡,端午节一到,家家户户都忙着采芦叶。差不多全村人都出动了,成群结队的,不久,所有的河滩上都洋溢着此起彼伏的笑声了。
采完芦叶,便回家包粽子了。在我看来,包粽子简直可以说是门艺术:先把采来的芦叶用沸水煮半个小时,取出后用凉水浸泡,再用刀把叶柄切平,便可以包了。粽子的主料是糯米,可以加入花生、赤豆、红枣、蜜饯等,比较讲究的人家还包掺入咸精肉的“肉粽”,味道自然与众不同。母亲是个精打细算的人,不舍得花钱买红枣或是蜜饯,更别提包“肉粽”了,只是用过年时余下来的儿两赤豆包粽子给我吃,但味道也一样香甜。
粽子的形状更是层出不穷。最常见的要属“宝塔粽”,差不多就是一个立体的方锥形,是所有粽子中个头儿的。还有一些也比较常见,像方粽、菱粽、子母粽等,个个美观大方,清香可口。而最为匠心独具的要算“鸳鸯粽”了——把两个同等大小的粽子用红线连起来,美其名曰“千里姻缘一线牵”,以示夫妻相互依靠、恩恩爱爱。
家乡有送粽子的习俗。每年这时,家家户户都会提着自家包的粽子走亲访友,相互馈赠。开始或许只是一种礼尚往来,可不知不觉中却成了端午节必不可少的内容。
包好的粽子不仅自己吃、送人吃,还要精心包儿个,用线绑在一起投到河里,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小时候,天真的我也曾问过母亲:“为什么要纪念屈原?为什么要把好吃的粽子白白投进河里?”母亲笑笑:“因为他在善良人的心中永远值得纪念。”当时我对母亲的话并不了解,如今想来,却是富有哲理的。这正是劳动人民淳朴、善良的美好心灵的体现。因为他们的心是雪亮的,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或是嫉恶如仇,或是从善如流,且永远是那么地无私,就如同粽子馅中的糯米那样纯正,又不乏芦叶那般的清香。
端午节创意包粽子征文篇3
每一年阴历的五月初五,是端午,每每这一天,我们家就繁华起来了。
端午那一天,奶奶一直很早的取出自身采来的粽子叶(便是苇叶),把它煮一遍,随后放到冷水使得它变冷预留。我奇怪地问:“奶奶,为什么要先煮一遍呢?”奶奶说:“不煮得话它太脆,非常容易断,无法包的。”哦,原先也有那样的大学问呀!然后奶奶便会把早已泡好的檽米和煮好的豆馅都提前准备回来,那样就逐渐包了,我激动的对奶奶说:“奶奶,我也要包。”奶奶望着我摩拳擦掌的模样笑着说:“行吧,最先我们要先把豆馅攥好。”因此大家先把豆馅搞成一个个豆馅团。下面大家就逐渐包了,在奶奶的具体指导下,我先从水中取出几块粽子叶,叠起来在一起,然后把他们叠成布氏漏斗形,可是底端不可以有洞,奶奶跟我说:“你刚开始学,就不必放豆馅了,立即放米就可以了,先试一下包一个“瞎”粽子。”我一听现在很多在加工厂有过经验的客户,想必都知道有关原料的就笑了,嘿嘿,原先沒有馅的粽子叫“瞎”粽子呀!笑归笑我还是照奶奶说的去干了,我往布氏漏斗形的粽子叶里装满檽米,再把粽子叶剩余的部分沿着口一压,把米封在里面,我正提前准备开展最后一步,把它系住,但是,这时候,它确像一个顽皮的小朋友伸开了嘴,把米呕吐出去,也没有舍弃,在奶奶的具体指导下又从头开始,坦白说,这一确实不太好学,在奶奶基本上包完全部的粽子的情况下,我终于也包好啦自己的粽子,换句话说我终于学会了包粽子了,我兴高采烈跳了起來,奶奶望着我包的的粽子兴高采烈说:“没得说,琦琦确实学会了呀,模样尽管不好看点,可是早已不漏米了,听了奶奶得话,我高兴极了,我一定会好好地训练的,20_年我一定能帮奶奶一起包粽子。
奶奶乐滋滋地把粽子放到髙压锅中,过去了40分钟,色香味俱全的粽子就起锅了,我吃着甘甜的粽子,很高兴,感觉尤其美味,由于这终究就是我的劳动所得!
这就是我们家的端午,热烈欢迎你们下一次端午来我们家,吃我给大家包的粽子哦!
端午节创意包粽子征文篇4
屈原的故乡在哪里?当然是我的故乡——湖北,也就是战国时期的楚国。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湖北武汉人特别重视的节日——端午节。为什么武汉人这么看重这个节日?爱国诗人屈原在家乡听到秦军进兵楚国的消息,悲愤交加,投江自尽,为国捐躯。这一天是农历五月初五。楚国人民永远记得他。每年的这一天,他们都会把粽子扔到汨罗江里喂鱼。他们不希望屈原的身体受到任何伤害。因此,有一个定制粽子。
买些鲜竹叶,糯米,加些红豆沙,大枣,烧鸡,蛋黄,绿豆等。,你就可以开始做了。通常全家人都会像过年一样围坐在一起打包。先把竹叶包成三角形,有点像漏斗,再往漏斗里放一把糯米,然后塞一个红色的蜜枣。最后用藤条把三角形牢牢绕几圈,就完事了。别看这个粽子。步骤不多。真的很难做到。新手扎不牢,不然“漏斗”会漏米,要下大力气让包装好看。把包好的粽子小心翼翼地放进锅里,很快你就会闻到一股浓浓的竹叶拌米饭的香味,弥漫整个厨房。奶奶召集大家围坐在餐桌旁,然后解开粽子的藤条,剥下叶子,闪闪发光的“红白宝石”在灯光下晶莹剔透。我迫不及待的咬了一大口,满满的甜香。我自己做的,但是味道不一样。感觉比我外面卖的香。
“来吧!加油!”“嘿哟!哎!”这不是龙舟赛吗?每年武汉的端午节,社团都会组织一些壮汉来比赛划龙舟。就我记忆所及,黎明时分石桥人头攒动,邻居们早早等着给赛龙舟队员加油,哪怕站上几个小时,也从来不会太累。看,龙舟正经过。第一艘龙舟飞快地划向我们,都是皮肤黝黑的大个子,动作整齐划一。平静的水面瞬间被他们的桨溅到,每个队员都大汗淋漓,和身上的河水混在一起,分不清是水还是汗。我对他们的划船技术感到惊讶,没有时间欢呼。龙舟瞬间经过石桥,向远处跑去...
当然,武汉端午节的习俗可以不止于此:有的人会把大蒜和鸡蛋一起煮,当早餐吃;有的人会给孩子一个香囊,据说有辟邪的意思;有些人挂钱包,系吉祥的五色丝线...这样的习俗数不胜数。
粽子叶的香味飘荡在我的鼻子里,赛龙舟的叫声萦绕在我的耳边,五彩的丝线点缀着我多彩的生活。武汉端午节的传统文化会代代相传。
端午节创意包粽子征文篇5
端午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中国人都很重视这个节日,我对端午节更是记忆犹新,因为我舅舅生日就在端午节那一天。
端午节是农历的五月初五,关于端午节还有一个传说呢。当时秦王邀请楚怀王到秦国商讨国事,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赶快告诉楚怀王不可大意,可出人意料的是楚怀王不但不听劝,还把屈原赶出自己的地盘郢城。结果楚怀王因为不听屈原的话,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立,后来客死秦国。没过多久秦军攻占了郢城。流放在外的屈原听到这个噩耗,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跳入滚滚激流的汨罗江。让我想起:“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这首诗中的悲愤。
屈原投江自尽后,岸上的渔民和百姓们无比惋惜,立刻划着小船去打捞屈原,可是没有找到。百姓们纷纷拿来饭团,鸡蛋等食物扔到河里,希望鱼虾水怪们不要吃屈原的身体,更有人往水里倒雄黄酒驱赶河兽。众人划船救屈原演变成现在的赛龙船。后来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艾叶赛龙舟这些习俗来纪念屈原。
端午节的这些习俗中,我最感兴趣的是包粽子,去年跟奶奶一起包粽子让我回味无比。首先,奶奶已经准备好粽叶和圆溜溜的糯米,奶奶说:“先挑两片粽叶,把光滑的面朝上,在距离叶柄三分之一处用手将叶子凹成漏斗状,漏斗下面一定要紧密,不然会漏米。”听完奶奶的话我跃跃欲试想做自己第一个粽子。我按奶奶的方法去做,先把粽叶做成漏斗的形状,然后把糯米放进去,我学着奶奶的动作捏来捏去,可是,糯米像调皮的小孩一样和我玩游戏,我捏左边它往右边,我捏右边它又往左边跑,真淘气!最后绑绳子的时候,糯米居然从下面悄悄的溜走了,真扫兴。我决定重新再做!我再次装上糯米,这次我把小米粒们看得死死的,捏得紧紧的,再用绳子五花大绑的缠起来。哈哈~~~终于成功啦!
奶奶把包好的粽子放进锅里煮,粽子的清香缓缓的从锅里飘出来,闻到香味,馋的我口水都要流出来了,粽子一出锅,我就迫不及待的拿了一个,拨开粽叶,露出白白胖胖的小粽子,我沾了一点白糖,咬了一口,美味极了!清香可口,甜而不腻。
我很喜欢端午节,更喜欢和家人们一起包粽子。
端午节创意包粽子征文篇6
端午节到了,家家户户飘逸出浓浓的粽香,欢声笑语传遍了街头巷尾,我家也不列外,这不,我们都忙着包粽子呢。
包粽子需要芦叶和糯米,如果你喜欢哪种馅,就可以在糯米里加点。我和外婆先来到河岸采芦叶,只见芦叶绿油油的,在河岸边跳着摇摆舞,外婆叫我采又大又亮的芦叶,因为这种芦叶才好包粽子。十几分钟过去芦叶终于采完了,把它都放在热水里泡软了就能包了。开始包粽子了,我学着外婆的样子,笨手笨脚地包起来,结果我一会儿拿芦叶,一会儿舀米,一会儿拿绳子,一不小心手一松,米撒了一地,我的第一个粽子没有成功。我灰心丧气,觉得自己学不会了,正当我不想做的时候,奶奶的一句话忽然在我耳边回响了起来:“失败乃成功之母。”于是我又鼓起信心学起来。
这一次我并不是像上次那样了,我吸取了第一次包粽子的教训。我注意了握粽叶的姿势和包粽子的方法,我先把粽叶一卷,直到洞卷尖了为止,然后又用勺子盛了一勺糯米,再放了我爱吃的赤豆,最后把芦叶按照顺序缠绕包裹,直到裹得结结实实的,用线给绑起来,一个粽子就包成了,虽然样子没有外婆做的那么好看,但总算是我的第一个作品,我心里喜滋滋的,开心地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
煮了一小时,粽香飘出来了,我品尝着自己包的粽子,觉得味道真是不一般。
端午节创意包粽子征文篇7
今天,是端午节。但是对于吃货而言,这,是粽子节。对于我们港校小学来说,是快乐大游园!游园活动很多,我先跟大家分享两次包粽子的活动吧!
先说包“真粽子”!我们班准备了红枣,八宝米,粽叶,草绳来包粽子。现在,我们万事俱备,就只欠东风了。
别看粽子结构简单,可它也是内有乾坤的!我们班的几个高手上去想挑战它,可最终也以露馅、掉线、崩线、散架等情况而失败告终。我呢,其实包之前,就查过该怎么包粽子。今天,我就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该如何包好粽子的秘籍吧!
包之前,需要在前一天晚上把米给泡发,如果有豆子的话,则要泡更久。粽叶以及草绳也要提前泡好。包的时候,先要把粽叶完成漏斗形,添上米。再把上面的一部分粽叶给翻下来盖住“漏斗”里的米,最后用草绳把粽子给捆紧。
这样,我们包出来的粽子就紧紧的,不容易崩开。如果是紧紧的话,蒸出来的粽子就香香的,软软的。啊,浸透着我劳动的粽子一定会格外的香甜的!那就让我慢慢地等它蒸熟吧!
再说包“纸粽子”!你一定没听说过吧!美术罗敏老师为我们准备好了香袋、卡纸、红绳。把卡纸折成粽子样,填上干艾叶,挂上红绳,纸粽子就大功告成了!我们班一位高人,竟然把百元大钞放在了香囊内。结果他上楼梯时,钱一下子就飘出来了——盒子烂了!我们蜂拥而上,假装想拿钱。艾叶像雨一样洒下来,落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上,好一阵“香雨”啊!
今天真是快乐的一天!
端午节创意包粽子征文篇8
初一吃糕;初二吃粽子;初三吃螺;初四持艾草;初五吃一天。
唱着这首不很和谐的童谣,又迎来了传统端午佳节。
端午是传统节日,在莆田就有这么一首不和谐的童谣,五月初一便拉开了传统端午佳节的序幕。从初一开始,家家户户都开始忙碌起来,准备传统端午佳节的用品,虽然不是很多,其中最让人眼馋的自然要属端午中的美食了。
一提传统端午佳节,最先想到的应该就是粽子了。粽子长得玲珑可爱,有咸味的和甜味的。我对于肉粽子不感兴趣,却对糯米粽情有独钟,尤其是里面大大的枣子,家里自己做的总是包的大大的。糯米的浓香夹杂着缕缕蛋草叶子的清香沁人心脾,咬一口,含在嘴里,越嚼越有滋味。逢过端午,奶奶动要包上N个粽子让我这只馋猫大饱口服。街上也有到处吆喝的,不过卖的粽子比家里的要小很多,却很贵,糯米粽里的枣子也不大,貌似插俩花生大的就了事了。有时嘴馋了,就道街边买一个解馋,却再也没有那种余香了。
除了香喷喷的粽子外,穿新衣也是一大美景。用五味草煮上一大锅热水沐浴,然后再换上新衣,显得格外清爽。虽然我穿的依旧是穿过N次的衣服,不过香味仍然无法抵挡。
我们这儿瞧不见赛龙舟,是传统端午佳节的一大遗憾。不过我们很快又找到了新的乐子??举办砸蛋大赛。传统端午佳节的蛋不再是拿来吃的,而是拿来砸的,或两两相碰比谁的更硬,有或者拿来当子弹,瞄准射击。当砸蛋大赛落下帷幕时,只留下满地疮痍,一股腥臭,确实其乐无穷。
传统端午佳节那天,妈妈都会用根根细绳细致地编成筐,按以往的习俗,编8个层,奶奶煮好蛋后就拿出3个最光滑的。底层放一个,接着是桃子。每种都是3个,用了6层。第2层就是一个步老虎,是看护这些东西的。最后挂在门口,按照长辈说的,纪念屈原。取下来时,就把筐整理好,放在一个盒子里,与比她早出生的姐妹团聚。
而就在初五吃一天的享受中,传统端午佳节就顺利闭幕了。
端午节创意包粽子征文篇9
我的家乡在淄博,端午节有吃粽子的习俗,包粽子变成了过节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粽子做法并不单一,有豆沙的,黑米的,红枣的等,五花八门,在端午这一天,家家都会包各式各样的粽子。
小时的回忆,爷爷摸着黑就会起床,忙前忙后,先用水把粽叶洗净,晾干,再准备好糯米,洗净放在一边一会儿用,再拿出豆沙,红枣,黑米放在一边。等一切准备停当,我们就开始盼着爷爷的话了。
爷爷是一个比较守旧的人,定要等到十点十分——十全十美,而我们却不敢顶撞爷爷,只好在一旁等候。
十点十分爷爷一起身,我们就来桌前,爷爷可是一个包粽子老手了,他一拿,一盛,一放,一包,一个粽子就包好了,爷爷一边包,一遍不一会儿,一筐粽子就包好了,而我呢,却把米搞得一身,好不容易包好了一个,一拿,米像一个不听话的孩子一样冲了出来,满地都是,而大人们呢,则在一旁哈哈大笑,爷爷却和蔼的看着我。
这包进去的,是我的快乐,包进去的是馅,是美好的心,更是大人们对我们的关心和耐心。
没过一会儿,一锅美味可口的粽子被蒸好了,刨开一层粽叶,吃到了那甜甜的腻腻的味道,吃到了爷爷那辈的老手艺,带着对岁月沧桑的处置坦然,带着对传统的毕恭毕敬,带着对一家人的十全十美的祝愿。
吃在嘴里,甜在心里。
端午节创意包粽子征文篇10
往年的粽子总是外婆包,今年我缠着外婆,硬是要学包粽子,外婆拗不过我,只好答应另外。
初四下午,我就跟着外婆学包粽子,外婆拿了一张粽叶,用手一卷,粽叶便成了一个空心的圆锥形。我学着外婆的样子,拿了一张粽叶,想把它卷成圆锥形,可就是卷不好,卷来卷去还是一个直筒。外婆见了,就在旁边指点:“左手捏住粽叶一角,右手将粽叶的另一角往里卷,下面用力拉紧,上面放松一些。”在外婆的指点下,我卷好了粽叶。
接着,外婆在空心圆锥形的粽叶里插上一根筷子,拿调勺舀一些糯米放在里面,然后均匀地摇动筷子,直到把糯米包得紧紧的。我也在粽叶里插好筷子,放好糯米。可摇动筷子时,不是把粽叶弄破了,就是糯米包不紧。外婆说:“摇动筷子的时候要清一些,把粽叶捏紧些。你看??”妈妈边说边示范,我边听边学。哈哈!我包的粽子像点样子了。
;最后一道工序捆绳。只见外婆两手捏紧粽叶,用绳子在粽子尖角附近缠了两圈,结上绳头,一个漂亮的粽子就包好了。我也照着捆好了第一个粽子。岁之,第二个、第三个我一连包了好几个。通过这次包粽子,我懂得了一个道理:要学好一种本领,就必须诚心、细心,还要有恒心。
端午节创意包粽子征文篇11
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了,吃粽子总是这一天的“重头戏”。以前,我吃粽子总是好吃就行,现在我也要挑剔点了。今年,我以做题的形式告诉爸妈――,“我要()馅粽子”。
答案一:我要(肉)馅粽子
理由:虽然我们一直吃粽子,但馅儿却总是蜜枣的。我以前很爱甜食,但现在却对甜食很敏感,一吃就想吐;我又很爱吃肉,尤其是对咸肉,真是爱不释口。所以,今年端午来临之际,我决定,一定要来一、两锅肉粽子尝尝!
答案二:我要(钱)馅粽子
理由:人家过春节吃饺子时都要在饺子里塞硬币,谁吃到硬币谁一年都会有好运,这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可我从来没见过家里进行过这样的“传统”。既然春节不行,那么就端午节“补举”(就是补举行)吧――在家里的三锅粽子中,选几个肉的往里面塞上1块钱,谁吃到财、运全发,多爽啊!……这样一来,全家竞吃粽子也是一个不错的“保留节目”嘛!
答案四:我要(玫瑰)馅粽子。
理由:现在什么都讲究“时尚”,连什么清新剂都来个玫瑰香型,既然如此,我决定粽子也来“玫瑰馅”的。但为了创新,我决定,馅儿用新鲜的玫瑰花瓣现磨出来,那香味一定很沁人心脾,也一定很好吃。不过,这样做出的玫瑰花瓣馅儿能不能吃,恐怕是个永远的谜。
答案三:我要(润喉片)馅粽子
理由:我总是生病,这个大家都知道,现在我大病没了,小病却不少。这不,现在嗓子就哑了,可在我嘴里,润喉片的味道太不好受了。“要是把润喉片放在粽子里该多好啊!”我的“异想天开症”又发作了。于是我对妈妈大声抗议――“我要润喉片馅的粽子!”后果可想而知,我就不多说了……
嗯,哪儿来的肉粽味,难道……啊!今年端午有肉粽吃啦!既然第一个愿望已经实现了,那后三个愿望应该也就不远了?哦耶!
端午节创意包粽子征文篇12
端午节快到了,市场上琳琅满目各式各样的粽子又开始热销起来。但这么多年吃过很多种粽子,都赶不上妈妈亲手包的粽子好吃。
端午节是妈妈很重视的节日。端午节那天妈妈天不亮就早早的起床了,说是只有太阳还没有升起采回来的艾蒿才有用。等到太阳刚刚爬起的时候,妈妈已经把艾蒿插满了屋檐,说是能够辟邪驱鬼保平安的。早上的露水很重,妈妈的裤腿都被打湿了,但她全然不顾,马上开始为我们包粽子了。粽叶是之前上山采来的柞树叶,是一种叫做大叶柞的树叶,叶子大的有比两个巴掌还大,而且很肥厚。包粽子的米有粘大米和大黄米,是头一天晚上就泡上的。
妈妈包粽子的速度很快,而且不是三角形的,是长方形的,看上去像一个钱包似的。首先把用开水煮过的两个叶子叠加在一起,把米放在叶子的中间,再把买来的蜜枣一头放一个,还有花生放在米上。然后开始前后左右对折叶子,把粽子馅包裹得严严实实的。最后就是用青草把包好的粽子一道一道捆绑起来,是一种叫做牛皮草的植物,很柔韧很结实。妈妈每次都要包上一大盆子,怕我们吃不够。
接下来就是下锅煮了,大铁锅装得满满的大半锅,还要把自己家小鸡下的笨鸡蛋放在一起同煮。等到开锅之后,满屋子都飘着粽子的香味了,因为都是用的自然绿色的材料,那种青草树叶加上米的味道闻起来格外的清香。还没等煮熟呢,馋的口水就上来了,那种着急吃上一个粽子的心情可想而知了。
大约一个多时辰粽子就煮好了,打开粽子叶米都被树叶染绿了,树叶青草加上米的香气扑鼻而来,吃起来更是香甜可口,尤其是那种柞树叶淡淡的味道混和着米香更是独特,是买来的粽子所没有的。 一同煮熟的鸡蛋也很好吃,特别的香而且一点也不噎人,总有吃不够的感觉。
端午节还没到呢,便开始期待还能吃上妈妈包的柞树叶粽子了。
端午节创意包粽子征文篇13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我的家乡,最具特色的要数端午节。浓浓的粽香,欢乐的加油声从龙舟上飘来。这就是家乡的端午节。
说起端午节,最令人兴奋的是包粽子。记得有一年端午节,我们全家都来包粽子,可热闹了!第一个出场的,便是我们家的主力骨——妈妈。只见她手拿三片棕叶,把它转成一个圆锥形,再拿一个勺子添上生米,嘿!还别说,可真有种端午节的气氛呢!妈妈熟练地把粽叶多余的部分折起来,再缠上粽线,瞧!一个小小的“特种兵”,多么可爱!我们也迫不及待的模仿着妈妈的样子,包了几个粽子。当妈妈看到我们给她包的“惊喜”时,简直笑到直捂着肚子,可不是嘛!这哪里是粽子啊!有的像个方盒子,有的像个“金字塔”,有的像小鸡蛋------最好笑的是弟弟包了一个“粽子”,足足用了六片棕叶呢!里面只有一小勺米,外面包满了棕叶,并用线密密麻麻的缠满了,虽然看起来不大不小,刚刚好,可里面却只有一小口粽子,真是名副其实的“外强中干”呀!
当妈妈在蒸粽子时,我和弟弟等着吃粽子,而爸爸滔滔不绝地讲起了粽子的来历。原来在战国时期,有个楚国人叫屈原,他是楚王的重臣。当时楚国和秦国的关系并不和谐,不久,秦国攻占了楚国的一座城池,又派使臣去楚王议和,屈原看出了秦王的阴谋,告诉楚王真相,但楚王非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了郢都。后来楚王因为不听,却死在了秦国。屈原知道楚国将要灭亡时,万念俱灰,跳入了汨罗江。人们知道后,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纷纷拿来了粽子投入江中,还有的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使屈原的尸体免遭动物的伤害。从此,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便称之为“端午节”。其实,端午节就是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
我们刚听完这个故事,忽听外面不停的“加油”声,原来是龙门村,魏高村在举行端午节划龙舟比赛。只见龙舟上坐满了人,大家头戴官帽,身穿运动装,手持木浆,兴奋无比。只听一阵鼓鸣,几条龙舟齐头并进,加油声此起彼伏,个个眼睛瞪得溜圆,鼓起腮帮,使劲地划。村民端着早已准备好的粽子,迎接胜利的一方。其实,赛龙舟也是一种纪念屈原的方式。
家乡的端午节多么有趣啊!欢迎你们来我的家乡——武穴尝尝这美味的粽子,观赏赛龙舟吧!
端午节创意包粽子征文篇14
两千多年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汩罗江边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两千多年后,五月初五成了传统节日——端午节,大家包粽子、划龙舟、煮鸡蛋,用各种方式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又是一年端午节,我很想体会体会这种气氛,便向奶奶要求,让她教我怎样包粽子。
包粽子,首先要把箬叶洗干净,在热水中泡软。再准备好枣子、鸡蛋、肉等做陷,将自己喜欢的陷煮得香喷喷的,就可以开工了。先把长长的箬叶折叠,围拢来,做成一个窝,中间放进调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后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匀,最后把箬叶包着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状。
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后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个角是不是匀称,是不是有型。我开始学的时候,总是把四个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个角,就是揉成一团球了。
奶奶就不止一次看着我的“杰作”发笑:“这,这能叫粽子吗?你让细线系在什么地方啊?”
我晕!感情粽子包出四个棱角是方便用细线系着挂起来的,怎么这世界上就没有圆粽子呢?
包好的粽子放进锅里用猛火煮,大约1小时后,改文火煮30分钟就可以。
在煮粽子的过程中,我总是急不可耐地要揭盖子察看情况。因为从锅里飘出那粽子的香气,馋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时间总是特别的漫长,看到热气腾腾的粽子终于从锅里“解放”出来的时候,我高兴得手舞足蹈。放在碗里,用筷子剥开,就可以看到里面金黄松软的“粽肉”了,咬一口,美味无比,我差点连筷子都要咬下来了。
今年端午节,我学会了包粽子,品尝到自己劳动的果实,那感觉不是一般的甜蜜。
端午节创意包粽子征文篇15
今天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有许多风俗,如赛龙舟、吃粽子,悬艾叶等。在我的记忆里,每逢端午,奶奶都要包粽子,煮咸鸭蛋、蒸大蒜,给我做香襄,带五色线。爷爷把买来的艾叶插在门上驱邪。今年的端午节是个星期六,爷爷奶奶星期五就把过节用的东西准备齐了,等着我们回去。
回到奶奶家,奶奶把做好的香襄和五色线给我带上,我闻着艾叶的清香陶醉了。我主动要求学习包粽子。奶奶说,包之前问一个问题,看你知道不知道。粽子的叶为什么外面是青的,里面是白的的。我回答不上来。奶奶说,寓意是做人要清清白白,像屈原一样。听完奶奶的解释,我感叹道:端午节纪念屈原的传统真好,不仅让我们吃到美食,还有教育人的作用。
开始包棕子了,我从芦苇叶堆里挑出一个又大又绿的叶子,碧绿似翡翠,笔直的纹理清晰可见,漂亮极了。我将叶子卷成一个类似金字塔的卷,不知怎么回事,调皮的棕叶总是不听话,刚卷好,准备放米的时候,又恢复了原样。看着奶奶她们已经包好几个,我急的“满头大汗”。妈妈看着我的窘相,笑着说:“包粽子看似简单,其实想包好是不容易的,就像你们学习一样,勤学苦练,才能学会。”
听了妈妈的话,我静下心来,认真的看奶奶她们包,(原来我错就错在把粽叶卷成了类似金字塔的卷)而她们是把叶子卷成的是圆锥形的。
我又一次上了战场,这次我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训,将粽叶卷成了一个类似于圆锥体的样子,然后抓了一大把米塞到了圆锥体筒里,谁知米宝宝玩滑滑梯呢——漏了下去,我又对筒进行了改造,终于好了,这下可不会漏了。然后我把馅塞了进去。
开始包了,我迅速将粽子绕成了一个密不露缝的“空间”,可再看看这个形状,简直是惨不忍睹,算了,好不容易包成这样,算好的了,开始缠线吧。于是,我回忆妈妈缠线的过程,将粽子的中间缠几圈,再打个结就可以了。
经过努力,一个粽子就包好了,虽然不好看,但这是我第一次包粽子,我还为我的作品骄傲呢!我还把我包的粽子照了相,放在QQ上,留作纪念。吃着自己亲手包的粽子,别提有多高兴了。我的粽子是天下吃粽子!
端午节创意包粽子征文篇16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每当到了这一天,人们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就有了包粽子、赛龙舟的习俗。
当然,我们家也不例外。外婆早早地去买了粽叶和包粽子的材料。外婆先把粽叶放到锅里煮,在这段时间里可以把其他材料准备好,有糯米、鲜肉、大枣、板栗……准备好了,粽叶也煮好了。我们就开始包粽子了。首先,外婆拿出两片粽叶,我们也学着外婆的样子拿出两片粽叶。再把一片粽叶放在手心里,捏成一个小山洞,然后把糯米塞进去,把另外一片粽叶包在糯米上面,最后,用红绳把粽叶固定起来。我刚拿起红绳,弟弟一把抢了过去,原来弟弟不会包粽子,只会来系绳子。我大方的把绳子和粽子递给了弟弟。看着弟弟脸上甜甜的笑脸,我心里无比快乐,因为我又当了回姐姐。
包好粽子,外婆把它们放到锅里煮。我一走出家门,小区里扑来了阵阵粽子的香味,闻着就让人流口水。走到了家门口,粽子的味道扑鼻而来,跨进家门第一步,口水真的情不自禁的从嘴角边流了下来。粽子出锅啦!我们一家坐在餐桌旁津津有味的吃着粽子。
吃着自己包的奇形怪状的粽子,觉得这个端午节过得非常有意义。
端午节创意包粽子征文篇17
粽子是端午节的节日食品,传说是为祭投江的屈原而发明的,是中国历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
今天,姥姥家也包起了粽子。我就跟姥姥学包粽子。姥姥拿了一张粽叶,用手一卷,粽叶便成了一个空心的圆锥形。我学着姥姥的样子,拿了一张粽叶,想把它卷成圆椎形,可就是卷不好,卷来卷去还是一个直筒。姥姥见了,就在旁边指点:“左手捏紧粽叶一角,右手将粽叶的另一角往里卷,下面用力拉紧,上面放松一些。”在姥姥的指点下,我卷好了粽叶。
接着,姥姥在空心圆锥形的粽叶里插上一根筷子,拿调勺舀一些糯米放在里面,然后均匀地摇动筷子,直到把糯米包的紧紧的。我也在粽叶里插好筷子,放好糯米。可摇动筷子时,不是把粽叶戳穿了,就是糯米包不紧。姥姥说:“摇动筷子时要轻一些,把粽叶包紧些。你看……”姥姥边说边示范,我边听边学。哈哈!我包的粽子像点样子了。
然后是捆绳。只见姥姥两手捏紧粽叶,用绳子在粽子尖角附近缠了两圈,结上绳头,一个漂亮的粽子就包好了。我也照着捆好了第一个粽子。随之,第二个,第三个……我一连包了好几个。
最后一道工序就是煮粽子了。把绑好的粽子逐一放到锅里,然后放入冷水满过粽子1厘米左右,点火……水开15分钟后把锅里上下粽子换位置,再以慢火煮上1小时即可。
这时我才明白包粽子是门手艺活儿,包起来非常不容易。
我感受到人们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纪念屈原这种伟大的爱国精神,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节的传统风俗。蕴涵着祖国人们深深的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绚丽的文化,它起源于中国,发展于中国,我们要保护它,传承它,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己的节日。
端午节创意包粽子征文篇18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
吃粽子: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为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
端午将至,我已包好粽子上网料理我的空间。
选取上好的芦苇叶,老嫩适宜,宽4—5厘米,长30厘米以上,放在锅里,水要超过叶面。先大火烧开,再文火闷大约45分钟。使之软化增加弹性,同时也起到消毒杀菌作用,起早了叶子脆,起晚了浪费。
起锅后放在冷水里洗净,剪去叶柄备用。捆扎以蓑草(要和芦苇叶同煮)为上,现在大多用尼龙线或者蛇皮袋拆成单股。
包时取3-4片苇叶,在大头窝成漏斗状。大头尽量往前推,使之严密,不漏米。上米(可依个人口味加枣子、咸肉、葡萄干等)后右手中指、无名指分开将其夹住,大拇指从后往前推压,使其紧、平。左手拇指、食指顺势将漏斗口朝里推成等边三角形,再将大拇指推过来的叶面盖在三角形上,并以左手拇指、食指顺势将漏斗口集合处捏紧,再将余下的尾把顺拐角贴折。再取线捆扎,松紧要适度,太紧,粽子硬,口感差,甚至会夹生;太松,没口劲,甚至会散。最后,把多余的叶尾剪掉就可以了。
再就是煮了,水要没过所有粽子,也是大火烧开,再用文火煮45分钟以上。放在锅里待自然冷却后再起锅。可口的粽子就成功了。
可能有人要说:这是娘们的事情,你怎么也——?我就是喜欢动手呢,没办法。
等我快要打完这文字游戏的时候,已经从厨房飘来淡淡的香味了,这就是所谓的成就感,最后一句算抒情吧。
端午节创意包粽子征文篇19
今天我跟着行文教育的老师们来到了万江,体验了许多端午节的习俗。今天就让我带领着你们走进端午节吧!
众所周知,端午节最不能少的就是粽子,而今天我们包了三个属于我们自己的粽子!一开始,先是专业的包粽子的老师给我们示范,一先拿两片粽叶把有茎的那一片放下面,再卷成一个漏斗形。二把一些洗干净的糯米,放在刚刚卷好的漏斗形的粽叶里,三在上面放多点剥掉皮的绿豆。四把一块鲜嫩的五花肉放上去,旁边放半块金黄色的咸蛋黄!五再放一些湿润的糯米。六拿两片粽叶把它放在两边,然后把它折起来,接着把多余的部分也折起来!七这一步就更重要了,不然前面的功夫都功亏一篑了,最重要的事就是把线一圈一圈的卷在粽子上!包粽子的步骤就是这样了!我学着老师的样子一下子做了四个可爱的粽子!
今天,我非常开心,因为我学会了包粽子!
端午节创意包粽子征文篇20
端午节快到了,老师问我们:“你们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你们想知道的端午节故事吗?”我们高兴地欢呼起来:“想知道,快告诉我们吧。”老师微笑着娓娓道来:“端午节来源于屈原的故事:爱国的诗人屈原出了一个能够富国强民的好主意,但是没有被国王采纳,反而被逐出宫中。他气得不得了,跳下了汩罗江。当地的渔夫划着小船去把竹筒里的米撒下汩罗江给屈原。后来,大家把盛着竹筒的米改为粽子,把划小船改为赛龙船来纪念屈原。大家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才每年都过端午节。端午节的习俗各地大同小异,最主要的传统习俗有吃粽子,赛龙舟……”我们听得入了迷,老师生动简单的讲述把我们带进了一个美妙神奇的世界。班会课快结束时,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作业——端午节学包粽子。
一回到家,我就向妈妈嚷嚷开了。妈妈告诉我:“用竹子的叶子包粽子最香。我得准备准备。”我撒娇说:“好妈妈,快去准备呀。”妈妈被我缠得不行,只好答应明天晚上就教我包粽子,我高兴极了。
第二天中午放学后,妈妈带我到菜市场购买了竹叶,又到超市购买了糯米和蜜枣、小枣、豆馅。回家将糯米和枣分别洗一洗,用水泡好,将小枣洗净放在锅里煮,把竹叶放在水里煮一煮,准备工作就做好了。妈妈说:“一切准备就绪,等米泡开,我们就可以包粽子了。”
开始包粽子。妈妈边示范讲解:先取三片叶子,把两片叶子正着放,一片反着放,夹在中间,把这三片叶子卷成一个圆雉体的模样,然后在里面放上糯米,中间夹几个枣,最后把叶子用线捆好,一个粽子就包好了。妈妈的手真巧,她包的粽子又好看又结实,活像一个老佛爷在睡觉。我的心早就痒痒了,拿过三片竹叶就试起来。我的天哪,看着挺简单的,可一实际操作,苇叶不听使唤,很难将米和枣包严。妈妈见了,笑着说:“心急的孩子,哪有那么容易学会的,得慢慢来。”于是,妈妈就手把手地教我包粽子,我也认真地模仿妈妈包粽子的每一个动作,注意领会每一个步骤的动作要领。经过反复实践,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包出了第一个粽子。虽然放在妈妈包的粽子中间活像一只丑小鸭,但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把粽子包完后,妈妈把它们放在高压锅里蒸四十分钟,再放进凉水冻一下。还没有等粽子完全冷却,我就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塞进嘴里。吃着自己包出的粽子,我觉得今年的粽子分外香。
端午节可真是有意思啊!自己动手包粽子,既感受了传统文化,又体验到了家务劳动的乐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