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得文网 > 作文 > 作文大全 >

《边城》读后感作文

时间: 新华 作文大全

写作文可以接触更多的信息和知识,从而达到开阔视野,拓展自己的认知范围的作用。如何才能写出优秀的《边城》读后感作文?这里给大家分享《边城》读后感作文供大家参考。

《边城》读后感作文篇1

早不记得什么时候学习的《边城》这篇课文,也不想去查阅资料告诉我,或许是中学的时候吧,我还有印象,只是有些模糊。今天,看过这部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沈从文先生笔下那个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湘西小城,再次勾起我的记忆,好向往那个优美的地方。

外公年逾七十,身体硬朗;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祖孙二人相依为命,外祖父是个摆渡人。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了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下情苗。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上美丽清纯的翠翠,托人向翠翠的外公求亲。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了傩送,情愿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傩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为妻,宁愿做个摆渡人。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傩送觉得自己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外公为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郁郁寡欢,最终在风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着傩送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课文是这样的,电影也是这样的。中学那会儿,我还是个什么也不懂的丫头,似乎和文中的翠翠年龄相仿,可我只看情节,看的是热闹,看完就算,至于当时老师告诉我些什么,我早已不记得了,模模糊糊有什么淳朴的乡土民风之类的,还记得那个地方很美。

现在再看电影,感受颇深。岁月给我了太多成熟的思想,我有了自己的想法。我的心情随着电影中的情节跌宕起伏。我喜欢那个有山有水,民风朴实的小镇,喜欢那里人们悠闲自在,有些原始的生活方式,看着电影,我甚至向往那个地方,想去实地感受一番,也想去那里生活,真美!看着善良的翠翠和勤劳帅气的傩送燃起朦胧的爱情小火苗时,真为她们高兴。可隐约中我还是记得这是个悲剧,但是我真希望编剧不要破坏这么美的乡村生活,让他们各得其所多好。可惜,生活不是我想象,电影也不是我想象。

那个暴风雨之夜,爷爷和翠翠的爸爸妈妈一样永远离开了她,只剩下翠翠守着那个茅草屋,守着那只渡船,好在唯一忠诚也很通人性的大黄狗依然不离不弃。电影画面停留在那条清澈见底的河上,河上有那条渡船,渡船上有翠翠,让我忘不掉的是,翠翠那忧郁、期待的眼神……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山依旧,水依旧,翠翠大了些,孤单无助更多了。生活中也一样,很多似曾相识的风景,一年又一年将我远远抛弃,越来越远,永远不能把我带回那个刻骨铭心的青春岁月中。我不得不承认,原来回忆只属于过去,永远只能是过去……

《边城》读后感作文篇2

“有一小溪,溪边有做白色的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里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很是纯朴,很是简单啊……

在这样一个纯朴的人家、乡村小镇中,充满了“美”与“爱”。这,便是沈从文的《边城》给我最大的感想。

一个天真善良、温柔清纯的女孩和一位保有着中国传统美德的老人,祖孙俩相依为命。他们以摆渡为生,不管晴朗炎热还是大雨磅礴,爷爷总是为别人摆渡,女孩翠翠也总是陪着爷爷。祖孙俩的情感令我羡慕,但他们的家境也令我很是心寒。

平凡纯朴的生活,怎么也抵挡不住爱情的闯入。

每个人的爱情都会有萌生、觉悟、执着三个阶段。已是亭亭玉立的少女的翠翠在小镇看龙舟时,她的爱情种子萌芽了,因为她见到了傩迭。第二年,在小镇看龙舟,他们再次相遇,但这时傩迭的哥哥天保也爱上了翠翠。就这样,一个悲惨的爱情故事开始了。

天保与傩迭俩兄弟知道了对方的心思之后,公平地展开了对决,但哥哥天保知道自己会输,也为了祝弟弟幸福,选择了去闯滩,却不幸遇难。故事到这本以为会有一段美好故事开始,却不是这么如人意。傩迭独自离去了……

在那以后得雷雨天气里,爷爷去世了……这使原本还沉浸在悲伤中的翠翠,不得不转瞬成为一个大人。最终,她像爷爷一样,以摆渡为生,一直守在小溪边……

每个守护在一个地方的人也许是单纯的尽职,但,也许是等待……等待一个重要的人,这样的等待也许会有效,但,也许只是徒劳罢了……

边城,茶峒,同是一个自然风光秀丽,民族风俗纯朴的地方。这里,没有利和益、权和势,这里有的,只是真诚相待、友爱、纯朴、善良和天真。面对如今充溢着物欲金钱主义的浅薄、庸俗和腐化堕落的现实而言,那里,是人们向往的天堂吧……

《边城》读后感作文篇3

作者用细腻,平滑的手法描绘了又一个世外桃源,没有战争的硝烟,没有车马的喧闹,有的只是山清水秀,山路蜿蜒,即使偏僻闭塞,但依旧有着它的悠闲自得。

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没有众多鲜明的人物,甚至纯真的爱情也只是刚刚萌发,而没有如炽热的火焰。就在这平淡之中,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恬静的生活画面——茶峒,小溪,白色小塔,一户单独的人家,一个老人,一个女孩,一只黄狗。?

《边城》讲述的故事凄美动人。它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也没有撕心裂肺的感人场面,但他细腻而且真实,描述着一个再简单不过的人间往事,却透露着令人向往的淳朴民风,像一根轻柔的丝线悠悠地牵动你心灵的一角。

《边城》里的人情亦如水,细水长流,却不是如水一样无色无味,而是一如湘西的河川明澈纯净。在阅读的时候,我感受到了人性的芬芳。翠翠和爷爷一起守着渡船,相依为命,彼此关怀。爷爷,一个坚强的老人,同样有着每一位老人都拥有的那份慈爱,为翠翠的未来担心,却从不把烦恼告诉她,只是紧锁在眉头里一个人承担。

不由的感慨,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结局或许不尽如人意,但不由得为祖孙间的关爱,兄弟间的情谊,男女间的感情而感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这片悠然的土地上孕育着这样一批有着淳朴,美好心灵的人。

《边城》读后感作文篇4

早在高中时,就接触过沈先生的《边城》。那时的我浮躁而稚嫩,甚至还不知道里面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凤凰古城,也读不出其中的韵味,更没有对它产生任何自己的想法,仅仅把它当一篇普通的课文,糊弄过去了。现在把《边城》通篇读下来,我读出了沈先生会湘西风情的钟爱,读出了当地的人们纯朴赤诚,读出了故事淡淡的忧伤。

在文中,先生用幽淡的笔墨向人们呈现出湿润透明的湘西美景,其中,那座碧溪岨的白塔给我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那座立在半山腰的白塔就像是一个沉默的精灵,远远地眺望着老船夫和翠翠的家,默默地给予他们祝福。它就像是老船夫和翠翠心灵的港湾。每当他们有心事无处诉说,他们总会出神地遥遥望着白塔,让被现实束缚的心起飞,在心底向白塔倾诉他们的故事。在故事的最后,白塔在一次暴风雨中绝望的倒下。我想,它一定是不忍看到翠翠的眼泪。又或者,是翠翠已经长大,已经不需要白塔的守护吧。倒下的白塔就这样,在唏嘘中久久地立在我的心里。

除了美景,文中更多的是讲述着一个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主人公翠翠是一个柔美纯朴的少女,与二佬傩送第一次的见面两人便已一见钟情。情窦初开的翠翠把心中情愫一直小心翼翼地收藏着,不对任何人提起,甚至是她至亲的爷爷。日子如翠翠家门前的溪水一样静静地向前流淌着,少女的羞涩使翠翠在面对二佬时更多的是出奇的冷漠。而此时,大佬天宝也爱上了翠翠并请人做媒。翠翠惶恐之中从未向任何人表明她的心思,但她已经有了自己内心的选择。

在天宝和傩送互相表明态度后,天宝溺死与湍急的漩涡之中;傩送只要渡船不要碾坊的决心由于大哥的死也变得不再坚定如初,加上家人的反对,他毅然离家闯天下,没有人知道他什么时候会回来恬静的茶峒。孤独的翠翠再没有听到在梦里将她拖起的悠扬的歌声,她对此还一点都不知情。

直到最后,在爷爷怀着对翠翠的惦念离开人世之后,翠翠才明白了始末。她哭了,眼泪的苦涩不堪的,因为她失去了最亲的爷爷,也可能将失去那份还没来得及开花的爱情。

在那年的冬天,那座白塔又重新建起来了,但是翠翠要等的人还没有出现。可能,在某一年某一天,他回来把翠翠接走,又可能,翠翠的遗憾就像白塔一样,永远地耸立在她的心中。

这是一个牵动人心的故事,但我不能说这是一个我喜欢的故事。在我看来,翠翠如果能跟爷爷或傩送表明自己的想法,悲剧就不会发生,遗憾也不会产生。我想,除了欣赏文章中主人公们的淳朴善良以外,我们也应该以他们作为教训。无论什么事情,机会是由自己把握的,消极的等待只会让自己陷入自己遗憾或悲剧。

这座边城,是翠翠心灵的归宿,她一直留在溪边无尽地等待。我们每个人的心里也有一座边城,它既是我们的枷锁,也是我们的归宿。我希望,我能在自己的边城里面不断地寻找,而不是等待。

《边城》读后感作文篇5

这就是先生带给我们的他的边城,一座沉默的城,从开始到结束似乎都在隐忍着什么。翠翠就是这座成的化身,从恋上那个可以让她连做梦都能被他的歌带的很远的人开始,她就选择了沉默,虽然内心起伏不定,表面却始终如一。

祖父在雷雨夜里去世,天保淹死,白塔坍塌,翠翠依旧无法摆脱母亲的命运,惟有等待,“那人也许永远不会回来,也许明天就会回来。”我一直在想是什么让先生将这么一个善良的童话描画的这么悲伤,先生出生在19世纪初,在当时,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刚在西方列强虎视眈眈下结束了长达1000多年的封建奴役统治,又正处于军阀混战的最黑暗的时期,一方面受长达千年的封建思想影响,一方面是西方文化的大举入侵,让本来就饱经战火的中华民族雪上加霜。

在那动乱的年代里,中华大地烽火连天,人民群众陷入一片水深火热之中,在经历了新文化运动的洗礼后,先生毅然选择了湘西这片纯朴美丽的土地,这些温良率直的人们,用诗一般的语言一片一片的轻声述说着整个民族的悲哀,召唤我们炎黄子孙本性的良知,正是因为爱得深沉才孕育了这些带着哀思的文字。

我总在想,取名边城,在先生心里就这么“遥远”吗,还是在先生心灵深处正守护着什么?其实我们每个人心灵深处不都有一座“边城”?也许先生那座悲天悯人的城以随历史的洪流沉入那厚重的底色中,而留给我们的是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寻我的边城,寻心灵的那份宁静,我想我是会有一座边城的。

87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