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得文网 > 教案 > 小学教案 >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怎么写

时间: 新华 小学教案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怎么写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怎么写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怎么写(精选7篇)】,供你选择借鉴。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怎么写篇1

【教学目标】

1.要求掌握文中字、词、句的意思;

2.能够熟练背诵并默写诗篇,让学生了解语感对学习语言的重要性。

2.理解诗中所蕴含的哲理: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2.理解诗中所含哲理,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风景画、录像、实物投影仪、实物:三棱柱

【教学过程】

一、场景设置

在教室里悬挂以山为主题的国画,同时包括风景画。

二、导入

1.引入新课

师: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同学们都知道哪些风景名胜,说说看。

生说风景(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

师:同学们说了不少,我也向大家介绍一处风景。(放映庐山录像)(目的:让学生对庐山有初步认识,吸引学生注意力)

师:看了以后,你觉得庐山怎么样?

生谈感想(目的:使学生对庐山的感性认识进行梳理,同时巩固认识。)

师:的北宋诗人苏轼在观赏了庐山后,写下至今仍为人们称颂的诗篇——《题西林壁》。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这首古诗(板书诗题)

三、讲解

2.初读古诗,认识生字。

师:请同学们自读古诗,并把不认识的字勾出来。

3.齐读古诗,纠正读音。

师:我知道班上的同学朗诵的能力非常出色的,能不能为老师朗诵一次。

生读古诗,对出现的问题加以纠正。(重点:卷舌音、平舌音)

4.范读古诗,讲读法。

师:同学们朗诵得不错,如果能注意一下停顿就更好了。可别小看停顿,在古诗中是很有讲究的。一般来说,一句诗中每两个字一停顿,最后三个字连着读。大家愿意听老师按照这个规则朗诵一遍吗?

师配乐朗诵古诗

现在请同学们在每句诗的停顿处用“/”作上标记

师:请同学们再来朗诵一遍,注意停顿。

生齐读古诗(配乐)

5.明确学习任务,组织自学。

师:在这堂课中我们要完成以下的学习任务(出示学习任务),请读一遍。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完成学习任务?(激励学生)好,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先完成前四项学习任务。如果遇到了难题可以向老师,同学求助。(合作学习)(课堂预计:自学过程中,学生在解释诗时会不知道如何下手;解决办法:讲学法,我们在解释古诗时,通常要使用拆分法,所谓拆分法,就是将一句诗分成若干个部分分别加以解释,然后将这些解释联系起来。同时你还必须联系整首诗的内容来解释,举例说明。)

生自学,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出示相关资料(资料:苏轼个人情况。西林寺。)播放庐山风景。

6.组织学生交流学习成果。

师:你们的任务完成了吗?

生汇报。

师:那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并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加以纠正。)

生提问,师组织互助解疑。

7.巩固

师:我们再来领略一下庐山的风光。我希望同学们边看就边想我们学的这首诗的内容,找一找片子中的峰、岭。

生观看录像。

师:在看过了美丽的庐山后,我想请一位同学来判断一下黑板上的图形哪一个是山岭,哪一个是山峰,现在请同学来朗诵这首诗。(引发感情:在朗诵这首诗时你可以想象一下庐山的面貌;成片的云雾遮挡着连绵起伏而又挺拔陡峭的庐山,庐山时隐时现,看到如此美丽的风景,你非常的高兴,于是就朗诵出这首广为流传的《题西林壁》)

8.分析古诗结构,引导学生体会古诗所说的道理。

师:看得出许多同学都想来朗诵,那就请同学们一起朗诵。但在朗诵这首诗时,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一般来说,古诗可分为两部分——所见和所感。同学们在朗诵时看看这首诗中哪一部分是写诗人看到的?哪一部分是写作者的感受的。(学生朗诵时出示课件)(前两句是写诗人看到的,后两句写感受。)诗人向大家描述了他眼中的庐山,可是诗人眼中的庐山却有不同的样子,这是为什么呢?对此诗人是怎样解释的?(只缘身在此山中)为什么处于山中就看不清庐山的全貌呢?(提示:诗人站在庐山的正面,只能看到它的正面,而山是不是只有一个面呢?所以无论诗人从什么角度看庐山,都只能看到庐山的一个——部分)

9.背诵

师:下面请同学们背诵这首古诗。

生背诵古诗(出示课件)

师检查背诵情况

10.总结

师:这首诗通过写诗人在庐山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庐山也不相同,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观察事物时,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样子会不同。现在,我要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大家在听故事时要想一想故事中的人物错在那里。

师讲故事《盲人摸象》

师:请同学们说说这四位盲人他们错在那里?

11.结束

师:请大家对照学习任务自己检查一下是不是都完成了。(出示学习要求)生检查。诗人苏轼通过观赏庐山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了解一个事物就必须全面的进行观察,不能只看一面。其实,许多道理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希望同学们也做个有心人,从生活、学习中找道理,学道理。好吗?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怎么写篇2

学习目标:

1、学会8个生字,认识1个字。能结合课文,理解以下词语:融化、哗哗、流淌、山颠、滋润、寄托。

2、认识排比句和拟人句,能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2-6自然段。

4、能从文章中体会到太阳最爱小朋友,并能想向太阳表达自己的感情。

5、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通过个性化的朗读,感受太阳的平等和博爱。

2、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在读中品味语句,体会太阳最爱小朋友。进一步认识排比句和拟人句,体会这样的语句的优点。

教学准备:

了解有关太阳的知识。

教学过程:(师生互动)

第一课时

教学资料

一、创设情境,揭题。

课件演示:太阳微笑着缓缓行走在天上

同学们,谁在向我们微笑,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太阳打个招呼。

板书课题:指名读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将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预习情况:你认识到哪些字词?你是怎么认识的?组词

3、把这些字再带到课文里还会读吗?自由放声朗读课文。

4、指名读文,正音。

5、再次默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写了件什么事?(指导述说要简要)

6、质疑: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呢?(太阳知道了些什么?为什么说太阳最爱我们?“当阳光滋润了鸟儿的歌喉,鸟儿就把自己满心的爱,都注入赞美大自然的歌唱。”“因为他知道在小朋友身上,可以寄托人类的理想和希望。”)

三、感悟品味

1、太阳知道了些什么?你从哪里感受它很爱孩子们?

2、结合学生的表述指导朗读,加强感情的渲染。

3、选择合作伙伴和喜欢的朗读形式读。(也可师生合作)

4、质疑:“当阳光和温暖滋润了鸟儿的歌喉,他们把自己满心的爱都注入了

赞美大自然的歌唱。”(①鼓励学生自己读书解决这句话在讲什么?②倾听鸟叫声,说说你听到小鸟在唱什么?)

5、太阳最爱小朋友,你能对太阳说几句问候和感谢的话吗?

四、指导书写。

融 巅 微 候 喉

山巅:山的处。

寄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种事物上。

抓住第2到6自然段的词语进行品味,体会太阳对小朋友的爱。

如:注意带点的词,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太阳在天上行走,他看见的东西最多了,他听说的故事最多了,他知道的事情最多了。这句排比概括的写出了太阳见多识广,什么都知道,暗示了太阳最了解小朋友的愿望。

教学过程:(师生互动)

第二课时

教学资料

一、回顾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太阳最了解我们,他知道我们的希望,知道我们的理想。

二、细读品味

你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太阳很爱我们?

1、读好“你好,太阳”。通过个性化的朗读表达自己的心情和独特的情感体验。

2、倾听太阳的话。

三、引读背诵。

在基本了解课文1~7自然段的内容以后,可以用引读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背诵的规律,提高背诵的效率。

如:师:太阳在天上行走,他看见的东西最多了,他听说的故事最多了,他知道的事情最多了。他知道小朋友喜欢到河边游玩,

生:就发出光,送来温暖,叫草木苏醒、发芽,让大地铺满了绿,活跃起新的生命。

师:他知道小朋友们喜欢到树林里游玩,

…………

四、课堂拓展

(1)小朋友还喜欢什么,把它画下来,写下来告诉太阳。

太阳知道小朋友们喜欢 ,就发出光来,放出温暖来, 。

(2)想象,说话练习。(回顾全文,使精神和语言达到同构共生。)太阳微笑着行走在天上,他在笑些什么?

五、总结全文。

太阳看到小朋友一天天健康快乐地成长,人们的生活那么幸福,世界那么美好!他怎能不高兴呢?太阳永远永远地微笑着,行走在天上。孩子们,让我们也跟太阳问声好!

排比句和拟人句这两种修辞手法,把太阳当作人来写,使人感到亲切生动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怎么写篇3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单元教材主要围绕“诚信、真爱”这一主题编排了四篇文章,其中《比金钱更重要》一文,让学生感受到了诚信的魅力,而《父爱深深》一文则用朴实的言语,抒写了人间真爱,字里行间流露出父爱的深沉和含蓄以及儿子对父亲深深的怀念。此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探讨了什么是真正的人间真爱,既能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又能使学生从中学习到写作的技巧。

2、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和新课标准要求以及本单元训练重点,结合教材本身的特点及学生实际,我拟定“三维”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

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验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心情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

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积累语言文字;创设情景,在读中理解课文,在读与写中升华情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感悟父爱的深沉,教育学生学会感恩父爱。

3、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命题为父爱深深,因此引导学生体会做音箱的不容易和作者心情变化的过程,是达到感受深深父爱的重点。而理解作者的心情由“窘”变为“自豪、幸福”则是本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我用新课标理念指导教学的全过程,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将情境教学法贯穿教学始终,用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对真情的感悟;并辅以重点词语突破、感情朗读、读中悟情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真正把握父爱的真谛;同时,积极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以让学生掌握到学习的技巧。

三、说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养成了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掌握了预习的方法,所以,课前让学生预习文章是达到教学效果的必要铺垫。这一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对于父亲的深情和关爱,教师只要把握生活本色,稍加点拔,学生便会感受深刻。

(以上均制作成课件)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四个环节,(出示课件:教学程序:入情——动情——移情——抒情)即:“入情——动情——移情——抒情”。

(出示课件):

(一)、情景导入,在视听情景和对比读题中——“入情”。

本色教育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开启学生真情实感的“闸门”。为了让学生对新课的学习形成强烈的欲望和关注心理,我是通过“创设视听情景”和“对比读题感悟” 导入新课的。(课件出示教学片断)首先播放《父亲》这首歌曲,让学生初步感知父亲的爱心,然后通过课题的两次板书和学生的两次对比读题,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父爱的深沉。(课件出示教学片断)这样就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调动起来了,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课堂基调,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

(出示课件):

(二)、感受文意,在初读课文和合作探究中——“动情”。

儿童的情感总是与他们对事物的认识相连的,因此,重要的一环是要让学生去认识、感受教材寓寄情感的形象。在导入新课后,我首先引导学生根据学习目标,选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通过读后的信息反馈,全体学生都明白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即:文章讲述的是“我”和“爸爸”一起做音箱的故事。接着引导学生自己质疑,过渡到第一、二自然段的学习。学习这两段主要通过学生多种形式的读和小组合作探究(课件出示教学片断二),解决“爸爸为什么要和我一起做音箱”以及“我们是如何做的”两个重点问题。通过学生多种形式的读、质疑、合作探究以及找重点语段和关键词等方法,不仅让学生体会到了做的这只音箱来之不易,为文章里这位父亲的举动而动情,而且开启了学生学习的“窍门”,培养了他们的朗读、理解、质疑和合作学习等能力。

(出示课件):

(三)、创设情境,在精读课文和交流感悟中——“移情”。

移情,是学生在感受人物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的体现。教师应牢牢把握学生的兴奋点,顺势推进教学过程。在这一环节中,我引导学生从细读进入精读,把学生的情感移入到课文描写的对象上,从而使已激起的情感深化,深刻体会到父亲的爱是“深深”的。

主要教学策略有:

1、提出目标,孕育铺垫。

在学生自读之前,首先用多媒体出示精读第三、四自然段的要求:划出“我”心情变化的句子,并思考我的心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为学生自主探究引路。

2、创设情景,交流感悟。

一是创设表演情景。为了让学生理解作者由“窘”变为“自豪”与“幸福”的这一引入深层关键处的心情变化过程,在教学时,我从 “窘”字入手,让学生展开充分的想象——“窘”从何而来。为了达到目的,我让多名学生上台表演朗读【出示课件:朗读表演的场景。】这句话:“是的,我爸爸和我一起做的”。在同学的表演和老师的点拔下,学生深深的体会到了作者的“难为情”。二是创设生活情境。在上个环节的基础上,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文中另一个学生的“羡慕”与“妒忌”,我引导学生充分联系自己生活中与父母一起欢度美好时光的事例,交流感悟自己父母的真爱,【出示课件:联系生活实际的场景】。学生说的真,感的深。同时在说的过程中了解了作者由“窘”变为“自豪”和“幸福”的原因。

3、理解填空,体会情感。

为了体会文中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真爱之情,我用多媒体出示:我会地说:“是的,我爸爸和我一起做的!”让学生填空,很多学生分别用到了“自豪、骄傲、大声、幸福”等词,并带着这种神情去读,【出示课件:学生理解填空的场景。】与先前的“窘”形成鲜明的对比,体会到“我”有一个多么了不起的爸爸!这种前后对比朗读感悟法,为理解课文、激发情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舒缓气氛,配乐朗读。

当学生学习兴趣进入高涨之后,需要舒缓下来,让学生慢慢回味,细细感受。在学习第五、六段时,我采用配乐朗读的方法,让学生在舒缓的氛围中感受到父爱的深沉,并解答:父亲为什么和“我”一起做音箱,然后我又一次让学生饱含深情的吟咏课题“父爱深深”,学生读起来感情真挚、意味深远,再次升华了他们的情感。

(出示课件):

(四)、回归生活,在描写父爱和拓展延伸中——“抒情”。

文中有情,人更有情。在这个环节里,我为学生设计了一张“真情卡”,引导学生回归生活,畅想父爱:(课件出示:真情卡)首先我再一次为学生播放歌曲《父亲》,在音乐的感悟中让学生把自己爸爸关心“我”的话语,关心“我”的事儿,记在这张卡片上。之后,将学生作品在全班进行展示和交流。这样,学生在想一想、写一写、展一展、说一说的活动中感受到了来自爸爸最深最真的爱,并迸发出感恩于父爱的真情。之后,我采用拓展延伸的方法让学生自主设计感恩父爱的卡片作为礼物献给自己的父亲,让学生在对父亲的感激中结束课文的学习。

五、说板书设计:

1、板书

父爱深深

爸爸我

真情

2、板书设计脉络

该板书设计抓住了课文描写事件的脉络,加以概括、归纳,有利于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体现了教与学的思路,“真情”则是体现了教学的重点,是课文教学的缩影和教学目的的体现。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怎么写篇4

学习目标:

1、理解材料的详略取决于表达中心意思的需要。

2、揣摩描写声音的技巧。

3、理解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4、培养热爱京剧和祖国优秀文化的感情,提高艺术修养。

教学重点:

1、材料的取舍和详略的安排。

2、对声音的描写。

3、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教学难点:

对“歌词像珠子似的„„淹没了刚才涌起的那一股狂暴的掌声”句意的理解。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下以学生自主阅读、小组合作探究讨论和教师点拨启发适时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拟用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老师先请大家来看一个小片段,看时注意思考这样几个问题:这个片段属于什么剧种?这里面的主人公是谁?片段中讲述了什么故事?(观看视频并思考)(生答)这个片段属于京剧,堪称国粹,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它以其丰富的内容,完美的形式,精湛的技艺,达到了我国戏曲艺术发展的高峰,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声誉。本片段就讲述了穆桂英惦念国家安危,受印出征的故事。(屏幕出现课题及作者)

二、检查预习

1.屏幕出示生字、词(要求从音、形、义几方面检查)。

铿锵颦婀娜蜃楼收敛屹立金碧辉煌忠心耿耿鸦雀无声

2、针对大家课前预习,老师对课文“看戏”提几个问题。

谁看戏?什么地方看戏?看什么戏?谁演?演的什么戏?(用一句话概括)生答:首都劳动人民在劳动剧场观看梅兰芳演出《穆桂英挂帅》那大家熟悉文章及戏里的主人公吗?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生介绍师总结)

3、简介梅兰芳和《穆桂英挂帅》

梅兰芳(1894—1961),京剧表演艺术家。出身京剧世家,8岁学戏,11岁登台。代表剧目有《贵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锋》、《打渔杀家》《霸王别姬》等,在长期的舞台实践中,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影响很大。他与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并称“四大名旦”。

《穆桂英挂帅》根据《杨家将》改编。故事发生在北宋时代,西夏入侵中原,边关告急,宋王下旨比武选帅。穆桂英的女儿杨金花、儿子杨文广参加比武。刀劈王伦,夺得帅印。宋王见他俩年幼,就命令穆桂英挂帅。桂英因宋王刻薄寡恩,不愿再为朝廷出力,反责文广不该夺印。佘太君劝她以御外侮为重。为了保卫祖国,穆桂英捐弃私嫌,挂帅出征,充分表现了杨家满门的爱国精神。京剧《穆桂英挂帅》是梅兰芳先生的晚年杰作。

三、讲授新课

1、整体感知,理清情节

通过大家的充分预习,了解了背景、剧情,那课文以“看戏”为记叙中心,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都写了什么?——本文以“看戏”为记叙中心,以看戏前——看戏——看戏后为划分段落的标准,分为三部分。

第一段(1-2)交代了演出的时间地点和演出前的全场盛况。

第二段(3-6)描写梅兰芳的精彩表演和观众的热烈反应。

第三段(7)点明中心。提示艺术家身份。

2、重点赏析

①《穆桂英挂帅》是梅兰芳先生的晚年杰作。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他精湛的表演艺术。本文是如何来描写“热情”的艺术家?

主要抓住艺术家的“表演”来描写的。指名朗读相关的段落描写(读时注意语气语调),并从课文中画出关键词。

板书:演员表演

台步——轻盈而矫健

唱腔——圆润、辽远、逼近、柔和、铿锵

表情——一笑、一颦

动作——优雅、婀娜

②正是因为演员的出色表演,因此才有了我们热情的观众。那本文又是如何来表现“热情”的观众的?

★找出贴切的比喻:“海”

★“人山人海”是我们对人多常用的一个比喻,但这里的“海”会变化,其实是什么变化?(观众情绪的变化)

★请找出描写海的比喻句(并标画出体现观众情绪变化的词语):屏住呼吸、陡然膨胀、鸦雀无声、忽然膨胀

★有感情的朗读比喻句(重音落在标画的词语读出情绪变化)试读、推荐读、齐读

3、研读课文,质疑问难

(1)这篇文章语言非常生动,尤其对声音的描写。这都得益于文章当中运用了许多比喻句,贯串全文的一个比喻是什么?(“人海”)。通过观众之多,我们就可以知道演员的表演技艺的确高超因此文章中有这样一段“歌词像珠子似的从她的一笑一颦中,从她的优雅的“水袖”中,从她的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一个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这回音听不见,但是它却淹没了刚才涌起的那一股狂暴的掌声”(生集体朗读)

①歌声是无形的,怎么能“像珠子似的”“一粒一粒地滚下来”?

②四个加点的词用得十分精当,能否互换?为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疑难问题)

(小组代表发言讨论结果)

作者在这里把无形的声音有形化,以“珠子”比喻歌词,可见发音吐字圆浑、

透亮;更见歌声的抑扬顿挫,唱腔的婉转圆润。

四个动词不能互换。珠子从一笑一颦,从优雅的“水袖”中,从婀娜的身段中,像断了线的珠子,往下去,只能说“滚”;一粒一粒的珠子着地,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只能说“滴”;珠子从地上反弹到空中,余音缭绕,只能说“溅”。梅兰芳的歌喉美妙动听,入耳入心,令人回味无穷,“滚、滴、溅、落”,四个动词字字准确、贴切。

(2)记叙的详略由什么决定?课文哪些详写、哪些略写?

(本文详细描写了演员的表演以及观众的感受和激情。而正是这些材料能够表现文章的中心,可见能充分表达中心的材料应详写。反之如剧情应略写。)

四、拓展提高

结合着这节课所学,让我们走进“练笔兵工厂”,实践关于声音的描写。“老师一声令下,放暑假了!整个校园都沸腾了。”,看谁对此场景的声音描写最贴切。百字左右(生写,相互交流,推荐范读)

五、回顾小结

本文通过“看戏”,赞美了“我们拥有这样热情的观众和这样热情的艺术家”。并且文章根据中心的需要适当剪裁,既表现了观众的热情,也烘托了梅兰芳无与伦比的艺术造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生动形象地比喻,化无形为有形。学习抓住中心,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屏幕出示)

六、布置作业

观看中央11台戏曲节目,自选一段,(剧种不限)采用化无形为有形的写法,写一段话。

附:板书设计

看戏

叶君健

台步——轻盈而矫健

唱腔——圆润、辽远、逼近、柔和、铿锵

表情——一笑、一颦

动作——优雅、婀娜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怎么写篇5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做批注笔记,抓住人物语言描写体悟人物高尚品质,在读中理解人物思想变化。

3、体会课文含义较深的语句,进行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人文熏陶。

教学重点:

体会课文含义较深的语句。

教学难点:

领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课题质疑,直奔中心。

1、孩子们,我们学过《触摸春天》这篇课文,盲姑娘安静只能用手触摸春天、用心感受生命的美好,如果她有一双明亮的眼睛,那有多好啊!要想使安静重见光明需要一样东西——眼角膜(出示),眼角膜是眼睛前端一层透明的薄膜,相当于相机的镜头,捐赠眼角膜可以使盲人重见光明。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与“捐赠眼角膜”有关的课文——18.《永生的眼睛》课题前有一个“”,说明这是略读课文,我们将用一节课的时间把它学完。

2、齐读课题。什么的眼睛?读——;永生的是什么,读——

3、质疑课题。看了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呢?

预设:永生是什么意思?眼睛怎么能永生呢?谁的眼睛得到了永生?课文是题目为什么以《永生的眼睛》为题?

评价:会提问说明你们会思考,我喜欢爱思考的孩子。那么你们觉得如何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呀?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多读读课文内容,你一定有收获。下面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默读课文。

课文读完了,刚才提的问题解决了吗?先来看看你能不能过“词语”这一关。谁敢读?

捐赠 盲人 痛苦难忍 给予 与世长辞 遵从热泪盈眶 重见天日

(个人读,处理多音字,齐读。)

2、课文中出现的主要人物都是有谁?(琳达、父亲、母亲和温迪)简单的说就是“琳达一家人”,他们做了什么?(这篇课文主要写了琳达一家人捐赠眼角膜的事。)

你们的确很棒,不知不觉中说出了一种概括文章的方法“要素归纳法”,即什么人做了什么。这是我们班的发现,就命名为“ 班要素归纳法”。

会读词语了,也能概括课文内容,那么现在就来想一想“永生的眼睛”的含义是什么?

(预设:1、这是你的看法,说明你在用心读书,但是要想深刻理解它的含义,还要细细读读课文,品味品味。2、不知道没关系,有我呢,老师出马,一个顶俩!)

其实编书的叔叔阿姨们在单元导读中已经告诉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方法了,就是要抓住文中含义深刻的关键的词语来学习。那么这一课又怎么学呢?请看86页课前导读。

三、紧扣“骄傲”,探究文本。

1、请找出来文中含有“骄傲”的句子读一读。出示

妈妈,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

这次,我为自己的女儿——14岁的温迪而骄傲。

“骄傲”一词在字典中有三种解释:1、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2、自豪。那么“骄傲”在句子中是什么意思呢?请自豪地读一读这两句话。

2、想一想这两句话分别是谁为谁骄傲?温迪为“我”和外公而骄傲,我们先想一想外公值得温迪骄傲吗?外公的那些言行值得骄傲,请画出描写相关语句。

⑴ 当天下午,一位警官来到我们家,对父亲说:“先生,您同意医院取用尊夫人的眼睛角膜吗?”

“当然可以。”爸爸痛快地回答。

引导:哪个地方让你骄傲?(痛快)

师生对话。

预设评价:你的回答毫不犹豫。你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⑵ 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个人读。男生读。

你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而父亲则认为最珍贵的是“身体的一部分”,“身体的一部分”是什么呀?为什么这些东西是最珍贵的?而父亲和母亲愿意死后捐赠这些最珍贵的东西,是因为他们认为(引读)——如果我们的死……

同学们,我理解此刻你们的感动之情,但是此时的父亲并没有如此激情澎湃的说话,而是——平静地说。母亲去世了,此时的父亲伤心吗?伤心的父亲却又“平静的说”是因为他觉得(引读)——如果我们的死……

⑶如果一个盲童能在我们的帮助下重见光明,并像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多么美妙!当你们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们会为我自豪!

①你知道“美妙”的近义词吗?(神奇,美好,奇妙),盲童重见光明,美妙吗?让我们一起闭上眼睛来感受吧。想象你就是一个盲童(配乐叙述)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只要你轻轻推开它,你就能看见多姿多彩的世界。但对于现在的你来说是一扇永远打不开的窗。你的眼前除了黑暗还是黑暗,你看不到老师,看不到同学,看不到爸爸妈妈……如果这种痛苦延长到一天,一个月,一年,几十年,甚至一辈子……

此刻你最渴望什么?(光明)突然有一天你得到别人的帮助重建了光明,快来睁开眼睛看看这美丽的世界——(课件)

②重见光明后美妙吗?来,孩子们,让我们一起感受这份美妙吧,读——如果一个盲童……

帮助盲人重见光明自豪吗?让我们自豪地再读这句话——如果一个盲童……

③此时此刻,你觉得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同学们,在第四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安静、熟悉了珍视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杏林子,那么,亲爱的孩子们,你除了感受到父亲这些可贵的品质外,你觉得父亲对生命又有一种怎样的情怀。)

这样的人值得温迪骄傲吗?难怪温迪会这样说——

妈妈,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

3、外公让温迪感到骄傲,而“我”值得温迪骄傲吗?刚开始的“我”对捐赠眼角膜可是极力反对呀。

“我”也是值得温迪骄傲的,因为“我遵从父亲的遗愿捐赠了他的眼睛角膜”。也正因此温迪会这样说——

妈妈,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

4、文中还有一处含“骄傲”的句子:这次,我为自己的女儿——14岁的温迪而骄傲。(出示) 那么,温迪有什么值得“我”骄傲呢?

①温迪有为他人着想的品质,是“我”的骄傲,读——

②对比出示

这次,我为自己的女儿——14岁的温迪而骄傲。

这次,我为自己的女儿——温迪而骄傲。

你发现了什么?琳达为什么要强调这个“14岁”呀?浏览全文,你有什么惊奇的发现?是啊,孩子们,14岁的琳达面对角膜捐赠表现的是拒绝、是哭喊,而同样的14岁,温迪的表现却如此不同。在对比中温迪在精神是如此可贵,难怪琳达会感慨,读——

四、拓展升华,主题回归。

1、琳达一家人的品质感动。其实有许许多多的人像父亲一样捐赠眼角膜,比如王飞越,她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医生,当她得知自己得了癌症不久于人世的时候,竟然做出了一个震惊的决定:(看录像)。

你想对他们中谁说些什么?请写下来

_______,我想多你说:__________(琳达、父亲、母亲、温迪……)

2、亲爱的孩子们,你琳达对捐赠眼角膜的态度之所以能有360°大转弯,温迪小小的年龄就有如此的奉献精神,都是受一个人的影响,对,是父亲,是父亲深深影响了“我” 和温迪,也就是——在这一刻,我真正领悟到了父亲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出示)

那父亲留下的是什么呢,谁能说一说?

3、课前我们提出“永生”是什么意思现在你明白了吗?永生的仅仅是眼睛吗?(把?变成!)齐读课题——用心读——再读,把你的感悟送进去,把你的感情送进去,把这份情送给琳达一家人,送给王飞越,送给千千万万有爱心的人。

五、补充结尾,延伸情思。

课文学到这儿结束了吗?原文的结尾是这样的(出示)

没有想到,仅仅是两周之后,我再一次为器官捐献组织签署了同意书。我的可爱的女儿,才华横溢的小温迪,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丧生了……当我签字时,她的话儿萦绕在我耳际:“你想过什么也看不见会有多么痛苦吗!”

失去温迪二周后,我收到一封来自俄勒冈勇敢者角膜中心的信。信上写道:“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现在,两位昔日盲人已重见天日。他们成为您女儿──一位极其热爱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纪念,并有幸分享她的美丽……”

我的金发的温迪手中的画笔依旧不辍地挥动着,她的碧眼仍然闪烁着骄傲的光芒。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怎么写篇6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说说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本组课文训练的主要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我们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深深父爱的怀念之情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结合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情感目标:理解不一般的父爱

二、教学重点

理解真正的父爱,背诵第5自然段。

三、教学难点

理解真正的父爱

四、教法学法

在这堂课中,我们综合了谈话法、讨论法、交流法、、自上而下教学设计及情境性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

五、教学过程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采用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体会与汇报充分结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新型的良好的课堂氛围。为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回顾课文内容,复习新字词。

通过此环节,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回顾的过程,并且对生词有一个温习的过程,为读文打好基础。

二、抓文中的重点动词,体会父亲不一般的爱

虽然父亲执意要与我一起制作音箱,我们的关系也进一步缓和,而我依然不理解父亲的做法:花在材料上的钱足够买一个音箱,为什么偏要自己做呢?为后文埋下伏笔。

三、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体会“我”心情的前后变化,进一步体会深深的父爱。

教学时,注重读文的训练,在读中积累语言文字,在读中理解课文,在读中升华情感。结合课后第二题,进行默读思考;结合课后第三题,进行朗读体会。默读与朗读反复交叉进行。第五自然段含义深刻,是父爱深深主题的很好体现,应引导学生进行背诵。

四、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父亲对自己的爱。

这个话题并不难,学生也能感到有话可说。在生活中,每一位父亲都爱自己的孩子,那么,他们是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父爱的呢?学生们畅所欲言,说出自己感受到的父爱。然后,再在一首歌曲中体味父爱,使父爱的含义达到了更高的境界。

五、学生要养成勤动笔的好习惯。

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感悟到的记录下来,哪怕只有一句话。学生在听完歌之后,一定会有自己的想法,所以,我要求他们把自己的感受写在自己的小练笔上,这也是对作文的一点积累。

六、板书设计

这堂课的板书主要围绕一个字,那就是:爱。爱让我们健康地成长,爱让我们学会与人分享,因此,爱是一个恒古不变的主题。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怎么写篇7

本文是一篇特殊的说明文。它说明的对象是让人感到神秘与仰慕的诗人,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让我们感受到诗人的神奇和诗篇的美丽。

学习目标:

1、 学习掌握12个字,认识9个字。

2、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准确流畅地背诵课文。

3、 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为什么说诗人是大画家、音乐家、魔术师、哲学家和文学家。

4、 通过阅读课文认识诗人、认识诗,引导学生体会诗句的神奇、文字的魅力。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喜爱,培养学生勇于面对挑战的精神和持之以恒、不断尝试和创新的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尝试、创新精神和面对挑战的勇气。

学习时间:2课时。

学习准备:收集资料。

教学过程:

指导学习过程:(师生互动)

第 一课时 知识链接,学法指导

一、由诗入文,激发兴趣。

(板书课题——诗人),当读到诗人两个字时,你们会想到学过的哪些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诗人的课文。

二、初读感悟、引入情境。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2、小组分段朗读课文,教师了解学生对课文的掌握程度。

3、自主交流自学中的重点词句。

4、回答:作者笔下的诗人是什么?(画家,音乐家,魔术师,哲学家,文学家)

三、精读细品,体会诗意。

1、出示第一组诗。

⑴自由朗读诗句,想一想,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

⑵指名生谈感受。

⑶指导朗读:看到如此色彩丰富的画面,你会怎么读这句话?

⑷师:这么美丽的画,诗人是用什么画出来的呢?(板书:用文字)

⑸诗人真是了不起啊!他能用文字绘出色彩缤纷的图画,谁来夸夸诗人。

⑹、齐读课文1自然段。

师:我和大家一样非常喜欢诗人,我认为诗人的诗非常神奇,他能用文字创造出许多奇迹。诗人除了是大画家,他还有其他的本事。

2、出示第二组诗。

⑴读一读,说说你的收获。

⑵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⑶全班交流。

⑷师:诗人真是神奇啊!他能指挥文字奏出悦耳的乐章,在他的手中,文字也变的神奇起来,能发出声音,能制造我们平时难以看见和想象的画面。让我们拿起书来,再一次感受诗人的神奇、文字的神奇吧!

⑸朗读课文2自然段。

过渡:诗人是大画家、是音乐家,他还是个魔术师呢?他的魔术是怎么变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人的表演吧!

3、出示第三组诗。

⑴自由朗读,说说诗人是怎样变魔术的?

⑵小组讨论:诗人把什么变成了人?诗人把人变成了什么?这个魔术神奇在哪呢?全班交流。

⑶师生齐读第3段。

四、拓展延伸,深化体会。

诗人是大画家、诗人是音乐家、诗人是魔术师,同学们,你们想当诗人吗?让我也感受一下你们的神奇。

五、练一练,试一试。

1、抄写生字词。

2、练习

练笔:学当小诗人。

映衬:映照、衬托。

绚丽:灿烂美丽。

真谛:真实意义或道理。

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的事物更加美好。

“一池碧水,映衬着白里透红的荷花。”“蔚蓝的天幕,点缀着朵朵银花,片片白絮。”

引导学生抓住描写颜色的词语体会诗句:碧绿代指荷叶,白里透红写出了荷花的颜色。蔚蓝是写天空的色彩,银花和白絮分别比喻小云朵和大云团,这两句诗就如两幅色彩缤纷的图画,具体生动地说明了诗人能用文字绘画出色彩缤纷的图画。

引导学生感受文字的神奇魅力,让学生知道文字也能说话,能静也能动。“斜阳醉倒了,摔了个跟头,跌在西山后。”“我张开心灵的翅膀,飞进云端逐彩霞。”这句话采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把斜阳当作人来描写,说它是“醉倒了,摔了个跟头,跌在西山后”,将太阳下山的情景拟人化和诗意化了。“我张开心灵的翅膀,飞进云端逐彩霞”是将人带饿心灵化成有翅膀的事物,使看不见的心灵形象化。

指导过程:(师生互动)

第 二课 时 学法指导

一、点评导入。

出示学生所写的诗句并邀请作者上台为大家朗读。

诗人是大画家,他的笔是彩笔,能用文字绘出色彩缤纷的图画;诗人是音乐家,他的笔是指挥棒,能使文字奏出悦耳的乐章;诗人是魔术师,他的笔是魔棒,能用文字把事物变成人,把人化成事物。诗人还能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二、精读细品、深入探究

1、诗人还能是什么呢?请大家自由读读课文的4、5自然段,把你找到的句子划下来,仔细地读一读,并把你的收获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2、全班交流。

⑴诗人是哲学家:教师引导学生在谈出自己体会的同时把自己的感受用读的方式表现出来。

⑵诗人是文学家。当学生谈完体后板书。

板书:诗人是个大画家、音乐家、魔术师、哲学家、文学家

⑶你发现他们的不同了吗?作者为什么说诗人当然是文学家。

⑷诗人是如何让平凡的语言文字变的不平凡的呢?

板书:吸收、观察、思考、尝试、锻炼。

⑸指名说说对这十个字的理解,难理解的词是:吸收)

3、齐读课文第6段。

三、回顾总结,巩固所学

师:学完这篇课文,我有个问题想考考大家:为什么说诗人是大画家、音乐家、魔术师、哲学家、文学家?诗人真得是的吗?

1、小组讨论交流。

2、全班交流

3、诗,并不是难学的东西,只要我们肯吸收、肯观察、肯思考、肯尝试、肯锻炼,我们也能拥有新奇的想象,无穷的创意、丰富的情感,我们也能用文字绘出色彩缤纷的图画,奏出悦耳的乐章,表演神奇的魔术,说出深刻的道理,也能让平凡的语言文字变得不再平凡。

四、练一练。

1、背诵课文

2、练笔:学当小诗人。

五、板书设计

抓住“当然”一词,引导学生体会,原来画家、音乐家、魔术师、哲学家这些都离不开文字,诗人的神奇实际上是语言文字的神奇。诗人正是通过新奇的想象,无穷的创意,丰富的情感写下了那些美妙的诗句,让我们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神奇魅力。

说诗人是画家,因为他能用文字绘出色彩缤纷的图画;说诗人是音乐家,因为他能使文字奏出悦耳的乐章;说诗人是魔术师,因为他能用文字把事物变成人,把人变成事物;说诗人是哲学家,因为他能用三言两语说出深刻的道理;说他是文学家,因为他能给文字注入强大的生命力,令平凡的文字变得不平凡。

2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