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习俗作文简短
写作文可以让记录下自己的生活和经历,从而更好地回顾和总结过去,为未来打下更好的基础。下面给大家整理一些清明节习俗作文简短,方便大家学习怎么写清明节习俗作文简短。
清明节习俗作文简短篇1
星期二,我和妹妹去放风筝。我拿着我的“黑蝙蝠”和妹妹来到广场上。哇!这真是风筝的海洋呀!
我叫妹妹把风筝摆好位置,等到风来时,立即令妹妹把风筝放掉。我先把线收紧,然后轻轻一放,风筝便飞起来了。趁这个机会,我慢慢的放线,风筝飞得的越来越高了。这时风渐渐的小了,风筝也慢慢的落了下来,正当我绝望的时候,奇迹发生了,突然,刮起了风,在离地面二三十米的地方,风筝又飞了起来,过了几分钟,我的风筝又排在最远的位置上。但天有不测风云,一下子又刮起了大风,真是六月天,孩子脸——说变就变。这时线断了,可是风筝再也不听使唤了,乱飞,最后它一头栽向地面。我和妹妹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风筝找了回来。看来我的放风筝技术还不够好。
原来,放风筝要不仅要有好的风筝、天气,还要有好的技术呀!首先要有好的风筝,第二是要有好的天气,第三是要有好的技术,有了这三点风筝才能随心所愿,越飞起高!
清明节习俗作文简短篇2
每当清明节到来的时候,好多大人就会拿着铁锹还有黄纸和冥币到先人的坟墓上烧纸、送钱。好让亡灵在阴间也有钱用;上学的孩子们也会被学校组织起来到烈士林园扫墓,通过扫墓,让咱们知道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多少年来,这个清明习俗一直保持着。
不知道为什么,每到清明时节,天空总是阴沉沉的,大多会下起雨,不由得让人们想起大诗人杜牧那句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那种感觉让人的心和天气一样。
家乡清明的另一个习俗是,在清明节那一天,家家户户的门两旁都要插上柳枝,锅里煮上好多鸡蛋,听长辈们说,这是在纪念一位名叫介子推的人。
据说,当年皇帝微服私访,不料饿昏在一户人家的门口,这户人家的主人就是介子推。他见到有人昏倒在家门口,就想办法救活了这个人,当时老百姓很穷,介子推家也一样。皇上的这次微服私访,使他了解到了民间疾苦。
皇上回到京城以后,决定重赏救命恩人,但是当圣旨到达的时候,介子推吓坏了,误以为皇上要杀他,于是乘天黑,背着八旬老母躲进了深山老林里面。皇上派人找了三天三夜也没有找到,于是想了一个办法,就是用火烧树林,他想用这个办法逼介子推出来接受他的封赏。然而不幸的是,介子推和他的老母亲被活活烧死在树林里,当人们看到大柳树下这对母子的尸体时候,无不叹息落泪。
皇上知道以后也后悔不已,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下令每年到了清明时节家家户户都要在门上插柳枝,煮鸡蛋,让已在天国的介子推母子能吃饱饭,不饿肚子。
时间过去了许多年,习俗保留了下来,但是对习俗的来历,知道的人已经不多了。我想,也许清明节就是要告诉咱们要时刻不忘感恩亲人,感恩恩人吧。
家乡的清明节,我永远难忘。
清明节习俗作文简短篇3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在我的家乡光泽,跟全国各地一样,都有扫墓,祭祖的风俗。4月5日,我跟家人一起去给太爷爷和太奶奶扫墓。我们把墓地周围清理干净。摆好供品点上香,祭拜太爷爷太奶奶,然后烧了纸钱,就下山了。
家乡除了扫墓祭祖外,还有吃清明果的习俗。长辈们到田里采来一种叫水曲的野菜,洗净后,把它放在钵头里打烂备用。接着把糯米打成浆,和打烂的水曲搅拌后一起放进锅里煮。要一边煮一边搅拌,直到米浆搅成绿色的团状。拿到大桌上,用手沾些油抓一小团糯米团搓成球形,再压扁,弄成像饺子皮一样大小的坯。接着放入用五花肉、香菇、萝卜干等炒制好的馅你也可以投稿,包成花朵一样的圆形,一个带着青草香味的清明果就做好了。包好的清明果还要放在蒸笼里蒸,蒸好的清明果清香扑鼻,碧绿碧绿,晶莹透亮。看到这漂亮的清明果,还没吃就已经在咽口水了。咬一口,那个美味没法用词汇来形容。只有你亲自品尝才能体会。妈妈说:“清明果是为了纪念古代一个叫介子推的人而立的寒食节所吃的食物。”
这就是家乡的清明节。
清明节习俗作文简短篇4
前几天,我和妈妈一起去东湖公园去放风筝。我和妈妈到达了目的地,我就迫不及待的想把风筝拿出来。妈妈说:“不要着急,不要着急,慢慢来。”“人家都等不及了嘛!”“你这孩子。”
我把风筝拿了出来,我把先弄好,妈妈在对面帮我提着风筝,我就往另外一头跑,当时风很大,所以风筝一下子就飞了起来。“哇!真美啊!”我的风筝是嫦娥姐姐的形状,说以看起来真的很像在天空中飞啊!在这里,也有很多人在这放风筝,有许多种,有各种形状。比如说:有蝴蝶的,飞机的错,火箭的。等等……各种各样的风筝在一起,正是美极了!
妈妈在另一块地铺上了毯子,上面没有很多食物,有三明治、有鸡腿,正是面面俱到啊!妈妈坐在那里看着我放风筝,正等着我呢!
这次的放风筝,正是太好玩了!下次,我一定还要再来!
清明节习俗作文简短篇5
我和弟弟妹妹和大伯大叔等一行9人带着:纸钱,银杯子,纸手表等物品就去做清明了,据说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节与寒食节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清明节流行扫墓,其实扫墓乃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内容,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唐玄宗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与清明相接,后来就逐渐传成清明扫墓了。明清时期,清明扫墓更为盛行。古时扫墓,孩子们还常要放风筝。有的风筝上安有竹笛,经风一吹能发出响声,犹如筝的声音,据说风筝的名字也就是这么来的。我们大概走了3千米,弟弟的一声累了,使我们全部的人都觉得累了,于是我爸就提议全体休息30分钟。30分钟后,我们全体人又充满了精神走着走着,我们就来到了第一个坟墓,只见爸爸他们手里拿了3根香,鞠了鞠躬,就插在坟墓的的前面,然后他们就叫我在坟墓的一周插上香,就摆出糯米饭和酒等了一下,他们就说死人吃完了,就这样第一个坟墓就算做完了。
后来,我们看到了几间竹子做的房子,后来爸爸就说:“这就是不努力读书的下场。”后来我们就走了,接下来做清明和钱面都是千篇一律,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这就是我清明节的一天!
清明节习俗作文简短篇6
在一个晴朗的上午,阳光明媚,春风拂面,妈妈带着我到公园里去放风筝。
公园里已经有许多比我们早到的人都在那放风筝,有的坐在地上放,有的边跑边放,还有的站在那儿,张嘴望天,神情专注,认真的不得了;天空中的风筝各种各样,五颜六色,有黑色的“老鹰”,有五彩的“凤凰”,还有鲜红的“金鱼”等;有的很大,有的很小;有的很安静,有的喜欢东张西望!
我的风筝是一只美丽的“蝴蝶”,大大的翅膀,长长的触角,就像一位穿着金黄色纱裙的仙女。妈妈帮我举着风筝,我一边跑一边松线,正好有一阵风吹过,妈妈一松手,我的“蝴蝶仙子”就飘呀飘呀地飞向了空中,我不停地松线,她就越飞越高。只见她把蓝天当成了舞台,在那跳起了优美的“华尔兹”,她的黄色裙摆随风飘动,她是那样的美丽!“老鹰”、“金鱼”、“燕子”都成了她的观众,都深深地被她吸引住了。
我真想也长上一对翅膀,飞向那浩瀚的太空,在无边的宇宙中自由地翱翔!
清明节习俗作文简短篇7
清明节放假,爸爸妈妈带我去鄞州公园放风筝。一到公园门口,就看到许多小朋友拿着风筝,我心想我一定要放得最高。
公园里的风不大不小,吹在脸上暖暖的。五颜六色的风筝争先恐后地飞上瓦蓝瓦蓝的天空。啊!风筝的式样真多:喜羊羊、蜻蜓、孙悟空、金鱼、蝙蝠……他们在空中随风飞舞,让我目不暇接。我拿着自己的蝴蝶风筝,飞快的跑到广场中央。爸爸说:“你拿着线轴,我帮你拿风筝。”爸爸端端正正地举起我的风筝。我拿着线轴迎着风一边往后退,一边放线。等退到十几米的时候,爸爸说:“跑!”我转身拉着风筝飞快地跑起来。跑着跑着,我觉得有一股力量让风筝慢慢地往天上飞,我想:风筝已经飞上天了吧。我回头一看,啊!风筝真在天上了。我边跑边拉线,不时再放一放。风筝越飞越高。看,我的大蝴蝶多漂亮啊!翅膀一扇一扇的,仿佛在空中跳舞一样。别的小朋友都用羡慕的眼光看着我。
放风筝的人越来越多,空中慢慢出现一片五彩缤纷的风筝大赛。特别是我的“大蝴蝶”,在天空中自由的飞翔。他东飞飞,西瞧瞧,好像在告诉人们我多美丽啊!
今天我玩得可痛快了!小小的风筝给我带来了无限的快乐!
清明节习俗作文简短篇8
清明节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一般都在4月4号至6号这三天。每到清明,人们都会去扫墓、踏青,我们家乡也不例外。
真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在清明节前夕,天空中是不是飘着小雨。小雨过后,天气晴朗,阳光明媚,空气清新。我们一家人座着车,去山上扫墓。一路上,成片的油菜花金光闪闪,酷暑之上涨出了嫩芽,禾苗、小草昂然挺立,梅、梨、桃花竞相开放。到处洋溢着春的`气息,四周一片绿色。
站在山脚,一堆堆鹅卵石堆积成了石山。我们爬上崎岖不平的山路,脚下长满了野花和野草。我们找到前辈和祖先的坟墓,先开始扫墓:把土堆上的杂草锄掉,然后再向坟墓献花、挂条。等一切都打扫干净时,我们会烧一些纸币。顺此机会,我们还要磕头保佑。我们以崇敬的心情来纪念前辈和祖宗,体现了中国人尊老的精神,表达了中国人对祖宗、前辈或伟人爱戴之情。
扫墓过后,我们还会四处拜访亲戚,欢聚一堂,大家团圆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吃上一顿饭,整个清明节圆美的结束。
清明节习俗作文简短篇9
清明节前夕,学校组织我们来到日照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感受幸福生活。
我怀着敬畏的心情,随着整齐的队伍来到了日照烈士陵园。我们被集合到抗日烈士纪念塔前,先由几位少先队员代表向烈士敬献花圈,然后我们在低回的哀乐声中默哀三分钟,并进行了庄严的宣誓。
宣誓完毕后,我们排着队伍缓慢地走向烈士的墓碑,墓碑旁站满了高大挺拔的松柏,像士兵一样守护着烈士们的英魂。松柏繁密的枝叶遮住了阳光,使得整个墓地里十分阴冷,仿佛也在为烈士们默哀。我向烈士们献上了昨天晚上我和爸爸妈妈共同制作的小白花。听妈妈说:妈妈的舅姥爷就是一位伟大的抗日英烈,他是一名通讯兵,为保护秘密信件,被敌人杀害了,他的墓碑就在日照烈士陵园里。
我们又去参观了日照暴动纪念馆,纪念馆内陈列着资料、枪支、背包等烈士遗物,还有上百幅革命图片,使我学习到了许多革命历史,感受到了烈士永垂不朽的革命精神。
丰碑长在,英魂永存。烈士们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英勇作战,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我要好好学习,为祖国的繁荣尝试做贡献。
清明节习俗作文简短篇10
星期六的早晨,天气晴朗、阳光明媚。
妈妈带我去放风筝。我们来到沙滩边,首先买了一个老鹰型的风筝,沙滩边的人可真多呀!那里有各式各样的风筝,五颜六色,美丽极了。有“小燕子”,有“小乌龟”,有“小蝴蝶”,还有最美丽的“大孔雀”。就是没有“老鹰”,我对妈妈说:“快点,让咱们的老鹰飞上天空吧!”
妈妈举起了风筝,我拿着线轴,飞快的向前跑着,一边跑一边放线,我对妈妈说:“放。”妈妈就把风筝放了。我们的“老鹰”很快地飞上了高高的天空。它那雄伟的翅膀还在风中摆动着呢!
这时候“牛魔王”飞了过来,“老鹰”问:“你怎么飞上来了?”“牛魔王”粗声地说:“难道我不能上来吗?”“小燕子”看见动物们都飞上来了,它也急忙飞上来凑热闹。“小乌龟”看见了也不甘落后,说:“小燕子怎么样,我也爬上来了。”孔雀打开自己的双翅飞到了最顶端,“看我的肚子还是粉红色的呢,多漂亮呀!”
瞧天空多热闹哇,都快成了风筝的世界。放风筝伴我度过了快乐的一天。
清明节习俗作文简短篇11
清明,是一年中的第五个节气,按公历来说是在每年4月_日和_日,按农历在三月的上半月。古人算节气,都从冬至起,从冬至到清明,中间整整隔了七个节气。每个节气按15天计算,整整105天,交清明节则是106天。所以古人说:“冬至百六日为清明”,又说:“春分加十五日则清明风至。”
清明,在遥远的周代已经流行。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历代的诗人词家都有关于清明盛况的描写,自古以来人们在清明节留下了很多习俗。
清明扫墓,追祀祖先,由来已久,相沿成习。扫墓,又叫墓祭、祭扫、上坟。清明扫墓是因为惊蛰、春分已过,冰消雪化,草木萌生,人们想到了自己的祖先坟莹,有没有狐兔穿穴打洞,会不会因雨季来临而塌陷,所以到坟上一方面清除杂草,整修树枝,给坟上添几锨土;另一方面准备一些祭品,烧几张纸钱,给树枝上挂些纸条,举行个简单的祭扫仪式,以表示对死者的怀念。
古代二月,三月三有踏青之俗。“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肝闻吹笙”、“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记述的就是唐人踏青盛景。古代每逢这一天,人们聚亲约友,扶老携幼,乘大好春光到郊外踏青,然后围坐野宴,抵暮而归。
清明前后还流传着很多传统的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拔河、荡秋千、放风筝、打马球、斗鸡等活动。清明节的习俗丰富多彩,历代的记载十分浩繁。诗人怀清明之作更是争艳夺彩,不可胜记。从这些意义上讲,清明既是节气,也是一个传统的节日。是寄托哀思的一个契机。各地青少们成群结队向烈士陵园献花致敬,或邀请革命先辈作报告,讲革命故事,或组织参观、旅行、访名胜、采标本,丰富了节日内容。
清明节习俗作文简短篇12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又是一年的清明节,人们个个都带着悲伤的心情迎接这个沉重的'节日。
清明节,最重要的就是扫墓。扫墓,是活人与阴间逝去的故人鬼魂的一次对话,所以扫墓的时候,要有沉重的心情。我们先摆上一张和几把椅子,然后在上面摆上几个艾饺、艾团、和几个小菜。然后就插上香,然后就开始朝着香上拜一拜,也可以说一些祈求的话。等一切工作完后,就可以开始放鞭炮,这是一种在民俗传统当中驱走鬼和不好的东西的一种做法。在放鞭炮时,我们要躲的远远的,不然会被鞭炮伤到。最后,我们就要怀着悲伤的心情下山了。
清明节的主食是艾饺和艾团,这个面皮是用绿绿的艾草和面团和在一起,也就变成了绿色了。然后就开始制作艾饺和艾团了。艾团是甜甜的芝麻馅的,则艾饺就是咸菜馅的了。虽然艾饺和艾团的制作相似,但是成形时艾团是椭圆的,而艾饺是半圆的。做好以后,在蒸笼里面一蒸,就可以吃了。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清明节的习俗,有独特的特点,虽然这是一个沉重的节日,但也是令我们喜爱,也让我们知道了,清明节要祭拜祖先。
清明节习俗作文简短篇13
我的家乡地处长江边,气候四季宜人。家乡人一直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都重视过节,而且每个节都有不同的讲究和过法,但,清明节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节日,因为清明,总是带着些许淡淡的悲凉和丝丝忆念的味道。
今年的清明节照样是在海门乡下度过的。但它又和以往有所不同,更令我记忆犹新。清明节一大早,我和妈妈就来到了乡下亲婆家,爸爸因为远在南美洲圭亚那进行援外医疗,没有与我们同行。相比较往年去墓地扫墓不同的是这次我们首先在乡下家中进行了祭祀活动。因为今年是第一次为刚去世的亲公祭祀。在我的记忆中,亲公是个比较严肃、不苟言笑的人,他脾气很火爆,喜欢和亲婆吵架,而且每次吵得都特别凶。但他对我说话从来都是轻声细语,和蔼可亲。每次我一去乡下,他总是放下手上的农活,把手洗了不知道多少遍后,轻轻地把我抱起来,亲了又亲,在空中抛了又抛,直到听到我“咯咯”大声的笑声,他才松手放我下来。然后带我到他的屋里,从他藏着的“百宝箱”中拿出各种各样好吃的东西来,什么花生呀,桂圆呀,香蕉呀,苹果呀等等。看着我吃了个饱,他就高兴地带我到乡下各处去玩,领我看小羊欢快地吃草,小鸡艰难地下蛋,小鸭自由自在地在水中游嬉……每到一户农家玩耍,他都骄傲地介绍说:“这是我孙子!”“小宝,来磕个头!”亲婆的喊声打断了我的回忆,我连忙拿出妈妈事先给亲公买的纸衣服、纸手机、纸烧酒等,这些都是亲公的最爱,把它们放在香炉中,随后看着一缕缕青烟缓缓升起,点点火光在闪烁,我仿佛又看到了亲公,最后我对着亲公的照片恭敬地磕了三个头。
祭祀亲公小屋旁边的就是一条小河,小河的水清清的,河里一条条欢快的鱼儿就是亲公生前喂养的,如今它们都已经长大了。我捡起一块石头,往河里扔,河水马上溅起一朵美丽的水花,仿佛是亲公的笑脸,他好像在笑着说:“小宝,你又长高了,好好学习呀。”这时我的眼睛有些湿润了。
清明节习俗作文简短篇14
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长安广场放风筝。
我们来到长安广场,哇,游客真是人山人海,车水马龙,各种各样的风筝真是千姿百态、五颜六色、人见人爱。
开始放风筝了,我先把线放长,逆着风向,我拽着线一松一紧放,就这样,风筝凌空飞起。不久,风筝已经飞得很高了。在放风筝的人都指着我的风筝说:“这个风筝飞得真高,那一定很会放风筝”。听了这句话,顿时,我心中感到很高兴。
忽然,风停了,风筝慢慢地落下飞不起来,这时,我很失望,情绪低落,准备放弃。就在这时候,妈妈来到我的身边,和蔼可亲地对我说:“启华,别放弃,失败了不要紧。只要有耐心和恒心,风筝一定可以再次飞起来的。”我听了妈妈的话,又努力地放起来,就这样,我一遍又一遍地尝试,风筝终于再次飞起来了,我快活地奔跑起来。
通过放风筝这一件事,我明白了学习也应该要有恒心和耐心。只要有了这两样东西,天底下最难的事情,我也能做到。
清明节习俗作文简短篇15
今天,天气格外晴朗,我和爸爸、阿姨、哥哥相约去放风筝,一路上谈笑风生来到江边,我和哥哥开始放起了风筝,哥哥跑,我把风筝拿着,哥哥一说:“放”,我就把手放开,他呢就飞快的跑,想休息一下也不成。跑着跑着,人倒是跑累了,可那调皮的小金鱼风筝就是飞不起来,急的我们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转来转去,还不时的喘着粗气。
爸爸望着咱哥俩急红的小脸蛋说:“我们还是去休息一下吧,小心流汗感冒了。”我们一蹦一跳欢快来到草坪上,躺下来 ,目不转睛的望着别人放高的风筝,有的似长龙喷雨,有的似蝴蝶翩翩起舞,有的似雄鹰翱翔,我们心里怪不是滋味的。阿姨看着我们羡慕而又失望的样子,就说:“你们休息一下,让我来试一试。”我和哥哥一边吃着点心,一边看着阿姨是如何放的,只见阿姨将风筝举过头顶,迎着风,把风筝一抖一抖的逐步推高,不一会我们的小金鱼就和那骄傲的长龙、蝴蝶、雄鹰做了好朋友。我们飞快的跑到阿姨的身边,哥哥接过小金鱼,气喘唏嘘的说:“妈妈,我知道我们错在哪里了,我们顺着风跑,小金鱼当然不愿意……”我也恍然明白了,接过小金鱼,迎着风,感觉它还要向上飞,我轻轻的松了一下绳子,小金鱼真的向上串去,“哇”!小金鱼超过了长龙它们,我们欢快的叫着,看着小金鱼自由的翱翔,我们忘记了时间,还是阿姨提醒我们,天不早了,我们在猜想,小金鱼儿是不是和我们一样不愿意回家。
我们依依不舍的离开了江边,哥哥说:“等到明年的三月三我们再来放风筝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