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得文网 > 作文 > 作文大全 >

清明节习俗具体征文

时间: 新华 作文大全

写作文是提高写作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写作,可以学会如何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情感和思想,提高文字表达能力。如何才能写出优秀的清明节习俗具体征文?这里给大家分享清明节习俗具体征文供大家参考。

清明节习俗具体征文篇1

清明节放假,爸爸妈妈带我去鄞州公园放风筝。一到公园门口,就看到许多小朋友拿着风筝,我心想我一定要放得最高。

公园里的风不大不小,吹在脸上暖暖的。五颜六色的风筝争先恐后地飞上瓦蓝瓦蓝的天空。啊!风筝的式样真多:喜羊羊、蜻蜓、孙悟空、金鱼、蝙蝠……他们在空中随风飞舞,让我目不暇接。我拿着自己的蝴蝶风筝,飞快的跑到广场中央。爸爸说:“你拿着线轴,我帮你拿风筝。”爸爸端端正正地举起我的风筝。我拿着线轴迎着风一边往后退,一边放线。等退到十几米的时候,爸爸说:“跑!”我转身拉着风筝飞快地跑起来。跑着跑着,我觉得有一股力量让风筝慢慢地往天上飞,我想:风筝已经飞上天了吧。我回头一看,啊!风筝真在天上了。我边跑边拉线,不时再放一放。风筝越飞越高。看,我的大蝴蝶多漂亮啊!翅膀一扇一扇的,仿佛在空中跳舞一样。别的小朋友都用羡慕的眼光看着我。

放风筝的人越来越多,空中慢慢出现一片五彩缤纷的风筝大赛。特别是我的“大蝴蝶”,在天空中自由的飞翔。他东飞飞,西瞧瞧,好像在告诉人们我多美丽啊!

今天我玩得可痛快了!小小的风筝给我带来了无限的快乐!

清明节习俗具体征文篇2

又到了4月份,清明节又悄悄地走来了,又是一个踏青的日子……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一般是在公历的4月_日。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寒食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清明节,民间忌使针,忌洗衣,大部分地区妇女忌行路。傍晚以前,要在大门前洒一条灰线,据说可以阻止鬼魂进宅。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然而今年清明节的天气却非常的好。

星期天,我们家去了旗峰公园,说说笑笑地爬上了旗峰山,在古庙里为我的外公,外婆和爷爷烧纸钱,求平安。也许爸爸妈妈每次过清明节都会很伤心吧!因为爸爸妈妈还没有我现在这么大的时候,他么就已经走了。我很想见见他们,但是……而且现在我连外公,外婆的坟都没有见过,我只扫过爷爷的墓。

清明,你真是一个让人悲伤的节日啊。

清明节习俗具体征文篇3

放风筝去咯,由此我不禁联想到高鼎的一首诗: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星期天,阳光明媚,一阵阵微风轻轻拂过我的脸颊,风中夹杂着些许淡淡的花香和青草的味道,让人心旷神怡。蔚蓝的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正是放风筝的好时光。

爸爸妈妈和我带着去年在少年宫买来的“奥特曼”风筝到小区的公园去放风筝。那里已经有几个小朋友的风筝自由自在地在空中飞翔。我觉得放风筝很简单,我迎着风把风筝往上一送,然后紧跑几步,风筝果然飞上了天。这下可把我乐坏了,高兴得又蹦又跳。正在我高兴的那一刻,风筝却象是惊涛骇浪中的鱼儿,不停地在空中挣扎,最后急转直下,一头猛扎在地上。我那开心劲儿顿时烟消云散了。爸爸走过来说:“飞起来时你感觉线紧就是风筝要往上飞,就要放线,风筝就会飞高;如果你感觉线松了,就表示风筝要掉下来,就赶快收线往身后跑,明白了吗?”听了爸爸的话,我又信心十足地放了起来。这次风筝很顺利地就飞了起来,我慢慢地一边放线,一边拉拉线,风筝越飞越高,我的“奥特曼”好像变成了一个翱翔于高天之上保卫地球的勇士。在下面拉线的我时而放线,时而迎风小跑,时而又定步抖动手中的线儿,看着风筝展翅高飞,不时笑着、跳着、叫着,把欢乐全都写在了绯红的小脸上。

今天是我玩得最开心、快乐的一天!下次我还想去放风筝,找几个伙伴,由爸爸妈妈陪着,找个空旷的地方,带上一个更大的风筝,我要把它放得高高的,高高的……

清明节习俗具体征文篇4

微风轻拂,阳光明媚。好一个晴朗的星期六,爸爸决定带我去放风筝。

我们高高兴兴地来到凤凰广场,哇!这里的认可真多呀!只见广场上有的人仰头望着天,有的大人牵着线往前跑,小孩跳着、笑着在后面追。再看天上五颜六色的风筝映满了蓝蓝的天空。有金鱼、有燕子、有蝙蝠、还有孙悟空……小朋友们望着自己的风筝飞上了天,高兴地拍手欢呼。广场上一片欢声笑语。

我迫不及待地拉着爸爸来到一个风筝摊前,一眼就看中了一个三角形的喜洋洋风筝。整个风筝是粉红色的,上面画了一只喜洋洋,还点缀着几多紫色的小花和碧绿的青草,五颜六色的真漂亮。我拿着风筝蹦着跳着来到广场上,拉起线就跑,可风筝却怎么也飞不起来,我懊恼地地看着地上的风筝,不知道该怎么办?爸爸走过来,他让我双手拿着风筝举过头顶。他一边放线一边往前走,走了大约二十米时,爸爸让我放手并快速地拉线。风筝就像乘风破浪的小船一样,忽忽悠悠地飞上了天空,只见它越飞越高,越飞越高……过了一会儿,就只看见一个小小的花点在高远的蓝天上飘闪,仿佛是要消失在云彩里一样。

放风筝可真好玩!下次,我一定要把风筝亲手放上天空。

清明节习俗具体征文篇5

记得每年的清明节,家里的气氛总是有些沉重,小时候不知道为么,现在长大了,渐渐地懂了,原来,清明节这一天,是活着的人向死去的人诉说哀思。听妈妈说,她原来有一个姐姐和弟弟,十几岁的时候,因为生病死了,这对外公外婆的打击非常大。也也难怪每到亲人团聚的日子,他们总是看着照片流眼泪。

今年,爸爸妈妈商量好了,清明节我们一家陪外公外婆踏青,再不能让他们沉浸在痛苦中了。清明节也要快乐地过。

清早,春光明媚,太阳公公笑咪咪的,可爱的小鸟在枝头上“叽叽”地唱歌。我们一家迎着和煦的春风出发了。一路上,我又是唱又是跳,逗着外公外婆开心。

哇,公园真热闹啊!人山人海。蓝蓝的天空被五花八门的风筝给遮住了,在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美丽。路旁的桃树上开满了粉红的桃花,风一吹,那桃花便像仙女一样,纷纷地落了下来,看着这怡人的景色,外公外婆的心情也好了起来。他们帮着我拿出风筝也加入了放风筝的队伍。我们使劲地跑,风筝终于飞上了天,越飞越高,好像一只快乐的小鸟在自由地遨翔。望着风筝,我们都笑了。

回家的时候,我们去了舅舅的坟地。爸爸妈妈告诉舅舅,外公外婆身体很好,我们一家都很好,让他放心。我也告诉舅舅,我的学习也很好,我们家还买了新房子,马上和外公外婆一起搬进去住。默念时,我一不小心说了句“祝舅舅和大姨清明节快乐”妈妈捏了我一把,偷偷地望了外公外婆一眼。我也吓得直吐舌头。没想到外婆却说,没关系,他们今天看到我们了,还听我们说了这么多的话,一定很高兴很快乐吧

是啊,为什么不能说呢?不管是死去的人还是活着的人,我们都要快乐!清明节也要快乐!

清明节习俗具体征文篇6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到了,就让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清明节的传统民俗吧!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多彩的,除了讲究禁火、,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

清明节最主要的活动还是扫墓,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清明节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希望大家都来参与到清明节的活动中。

清明节习俗具体征文篇7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清明节习俗具体征文篇8

清明节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一般都在4月4号至6号这三天。每到清明,人们都会去扫墓、踏青,我们家乡也不例外。

真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在清明节前夕,天空中是不是飘着小雨。小雨过后,天气晴朗,阳光明媚,空气清新。我们一家人座着车,去山上扫墓。一路上,成片的油菜花金光闪闪,酷暑之上涨出了嫩芽,禾苗、小草昂然挺立,梅、梨、桃花竞相开放。到处洋溢着春的`气息,四周一片绿色。

站在山脚,一堆堆鹅卵石堆积成了石山。我们爬上崎岖不平的山路,脚下长满了野花和野草。我们找到前辈和祖先的坟墓,先开始扫墓:把土堆上的杂草锄掉,然后再向坟墓献花、挂条。等一切都打扫干净时,我们会烧一些纸币。顺此机会,我们还要磕头保佑。我们以崇敬的心情来纪念前辈和祖宗,体现了中国人尊老的精神,表达了中国人对祖宗、前辈或伟人爱戴之情。

扫墓过后,我们还会四处拜访亲戚,欢聚一堂,大家团圆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吃上一顿饭,整个清明节圆美的结束。

清明节习俗具体征文篇9

今天清明节,我们一大家人都去祭奠已故的亲人。那天阳光明媚,空气清新,多少给那个伤感的日子增添了一些生机。看到格外好的天气,我们小孩子想到可以在山野上采花,看美丽春色,和几个小表姐玩耍,心里有压抑不住的高兴。

一大早,大人们都忙着购买祭祀品,我们几个小孩拿着爸妈给的零花钱,悄悄溜进超市购买自己喜爱的零食。大约走了二十分钟车程,我们来到了目的地。

半山腰一处山水相依的平地上,坐落着一排排坟墓,想必这就是那些长眠于地下的亲人吧。高大的坟冢上长满了杂草,布满尘埃的石碑上模糊不清的刻字,向人们诉说着历史的年轮。大人们分头除草添土,点蜡上香,我们几个小孩早就想着周围那些花花草草了,全然不顾大人们的活动,迫不及待地呼喊着就要离开,一旁当指挥长的外公说话了:“谁都不允许离开,祭祀活动马上开始了。”随着震耳的鞭炮声,正式祭祀开始了,外公带领大家在坟墓前磕头作揖,逐一介绍地下的亲人,并说出参加祭祀活动的每个人的名字,念了一些祭祀语,整个活动进行了大约半个小时才结束。

大家都不说话,一脸的沉重,可能是思念去世的亲人吧!我悄悄地拉过妈妈问:“妈妈,这些亲人为什么要葬在半山腰呢?”妈妈解释说:“是为了方便他们每天能够看到自己的家园呀!”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细看了每座坟冢和房屋的位置,都朝向南方,都能看到自家房屋,都离房屋不远,这也可能是后人与先人的之间的一种依恋和不舍吧!朝夕相处,不离不弃,生生不息。我似乎明白了刚才外公的严肃语气,他是借祭祀活动教育我们下一代世世代代不相忘,缅怀先人,传承文明。

清明节习俗具体征文篇10

风和日丽的星期六,我们一家人和我好朋友一起去植物园放风筝。来到植物园,只见人山人海,天空中飘满了五彩缤纷的风争。

植物园的旁边,到处都是欢笑声。有爷爷,奶奶带孙子来的;有父母带子女来散步的。草地上都有各式的花草树木。在绿油油的草地上,人们都在放风筝,我叫爸爸拿着轴, 我和朋友拿着风筝,爸爸说声“放”我和朋友都松了手,爸爸飞快着跑起来,边跑边放线。游鱼儿凌空飞去,越飞越高。我和朋友都惊奇地叫起来“哇噻!好高讶!”忽然,一阵风吹来,游鱼儿和一只美人鱼钩住了,我和朋友们都垂头丧气,像泄了气的皮球。我仿佛听到了吵架声,游鱼儿生气地对美人鱼说:“给我滚开!”美人鱼当然毫不客气:“我才不滚!”正当它们吵的热闹,一阵风吹过,它们双双都落了下来。爸爸连忙跑过去把它们解开,它们才解了围。爸爸问我:“你要不要试拭?”我说:“当然要。”爸爸把风筝给我,我拿着线轴,学着爸爸的样子,我的风筝再次成功地飞上了蓝天。

我终于第一次尝试了放风筝而且成功了。我太高兴了!我的心像喝了蜜一样甜!甜!

清明节习俗具体征文篇11

清明,是一年中的第五个节气,按公历来说是在每年4月_日和_日,按农历在三月的上半月。古人算节气,都从冬至起,从冬至到清明,中间整整隔了七个节气。每个节气按15天计算,整整105天,交清明节则是106天。所以古人说:“冬至百六日为清明”,又说:“春分加十五日则清明风至。”

清明,在遥远的周代已经流行。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历代的诗人词家都有关于清明盛况的描写,自古以来人们在清明节留下了很多习俗。

清明扫墓,追祀祖先,由来已久,相沿成习。扫墓,又叫墓祭、祭扫、上坟。清明扫墓是因为惊蛰、春分已过,冰消雪化,草木萌生,人们想到了自己的祖先坟莹,有没有狐兔穿穴打洞,会不会因雨季来临而塌陷,所以到坟上一方面清除杂草,整修树枝,给坟上添几锨土;另一方面准备一些祭品,烧几张纸钱,给树枝上挂些纸条,举行个简单的祭扫仪式,以表示对死者的怀念。

古代二月,三月三有踏青之俗。“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肝闻吹笙”、“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记述的就是唐人踏青盛景。古代每逢这一天,人们聚亲约友,扶老携幼,乘大好春光到郊外踏青,然后围坐野宴,抵暮而归。

清明前后还流传着很多传统的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拔河、荡秋千、放风筝、打马球、斗鸡等活动。清明节的习俗丰富多彩,历代的记载十分浩繁。诗人怀清明之作更是争艳夺彩,不可胜记。从这些意义上讲,清明既是节气,也是一个传统的节日。是寄托哀思的一个契机。各地青少们成群结队向烈士陵园献花致敬,或邀请革命先辈作报告,讲革命故事,或组织参观、旅行、访名胜、采标本,丰富了节日内容。

清明节习俗具体征文篇12

清明节,又称扫坟节、鬼节、冥节,与七月十五中元节及十月十五下元节合称三冥节,都与祭祀鬼神有关。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已有20_多年历史。

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我国古代将清明分为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鹌;三候虹始见。”意即在这个时节先是白桐花开放,接着喜阴的田鼠不见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然后是雨后的天空可以见到彩虹了。

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清明节习俗具体征文篇13

有一天下午,班队课上,老师带我们去放风筝。老师先带我们走出教室,然后再走出校门,最后来到野外的一片草地上。那片草地非常宽阔,地上长满了绿色的小草。我走在上面感到非常柔软,好像踩在了一块地毯上面一样。

老师告诉我们现在可以放风筝了。我们就放起了风筝来了。由于,我没有带风筝,所以只好看别人放风筝。不一会儿,我就看到一只老鹰风筝飞到了天空中去了。然后,我又看到了一只小鸡风筝跟着也飞上了蓝天。后来,飞上天去的风筝越来越多了,有蝴蝶风筝、豆腐干风筝……过了一会儿,我又去看那最早飞上天去的老鹰风筝。这时,我看到那只老鹰风筝正飞下去捉那只小鸡风筝。呀,真好看!小鸡风筝在拼命逃跑。而那只老鹰风筝好像在拼命追赶。看来还是那只小鸡厉害,竟然给它逃脱了,躲开了老鹰的追捕。啊呀,真好笑,现在那只老鹰风筝竟然去捉那只蝴蝶风筝了。老鹰怎么会捉蝴蝶吃呢?真是乱套了。

正在这一个时候,下课的铃声远远传来。老师就叫我们收线回教室去了。我们只得赶快收线。

然后,我们就又排好队伍跟着老师一起回学校去了。路上,大家都说今天放风筝真是非常高兴。

清明节习俗具体征文篇14

时光荏苒,转眼间清明节又来了,这是属于我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清明节。一时之间,万般滋味涌上心头。

从我懂事起,老师们就对我们进行了无数的传统节日教育。大多涉及爱国爱家之类的红色旋律,懵懂之时,尚不懂得其间蕴含的重大意义,只是觉得该哭就哭,想笑就笑,无拘无束,一派天真。

渐渐长大了以后,书读多了,随着知识的日渐丰盈,我认识了很多爱国烈士,铮铮傲骨的江姐,宁死不屈的刘胡兰……学校也组织几次了清明节去给烈士扫墓的活动,站在烈士墓前,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渐渐明白了这个节日是需要缅怀的,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虽然现在是和平年代,可是如果不是当初他们的浴血奋战,为国捐躯,就不会有我们如今的安逸生活。生命是何其可贵的,可是他们却甘心为国捐躯。心里有了感动和怀念,清明节到了的时候便有了丝丝愁绪,时不时会冒出如司马迁说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豪言壮语,并萌发长大了身先士众死而后已的报国情怀。

到如今,觉得一切都开始转变了,从心境,到觉悟。去年随亲人去山上扫墓,正是阴雨霏霏,感觉行人匆匆,大多神色凄然,天地暗淡,行云阴沉,似是寄托无限的哀思。山丘间此起彼伏不时响起清亮的鞭炮声,风吹过,一阵阵压抑或放肆的哭声就在空洞的山间回荡,好生凄凉!那声声呼唤,好似生者在期待着着亲人能再入梦中相见,可从此上穷碧落,下落黄泉,生死两茫茫!感觉人生的无常和生死的无奈,不觉两行清泪潸然泪下。便不知不觉握住妈妈的手,感受那无尽的温暖和踏实。死者已矣,生者长存,把握好每一天,好好爱身边的每一个人。我想,这就是清明节给我的感触吧:学会缅怀,学会感动,学会珍惜。学会爱自己、爱别人、爱家,更要爱自己的祖国!心中有爱,一切才会显得那么的实在和珍贵!

人的一生,从牙牙学语,到蹒跚学步,到箭步如飞,总是要经历漫长的过程,而人对事物的感悟,也如清明节给我们的启示,那么深刻,那么绵长……

清明节习俗具体征文篇15

今天是周末,天空万里无云,我拿着我心爱的风筝和小明小红一起到草原上放风筝。

我们来到草原上,看到一些小风筝已经把天空打份的色彩斑斓了,我拿着风筝线,小明从后面托着风筝,我跑的和兔子一样快,然后我叫了一声:“放!”小明往天空中一抛,我继续跑,可是不到两秒钟,风筝就掉了下来,第一次失败了,我的心里很失望,第二次我跑的像子弹一样快,小明照样在后拿着风筝,我大叫一声:“放!”小明又一次把风筝抛向天空,风筝在蓝蓝的天空中翩翩飞舞。我一看手表,六点了,赶快回家吧,我连忙收起风筝,只听“啪!”的一声,线断了。

我只好回家了,心里想:今天我真不快乐啊!

86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