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风俗作文优秀范文
一篇成功的作文需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和目的,所有内容都应该围绕这个主题和目的展开,从而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作者的表达。家乡的风俗作文优秀范文怎样写才正确?接下来给大家整理家乡的风俗作文优秀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家乡的风俗作文优秀范文篇1
我的姥姥是地地道道的土家人,所以,每到过年的时候我们都要回到老家——山东。
每到腊八那天,我们一家在天上还有星星的时候就起床了,腊八节一定要吃腊八肉,我大姨夫从冰箱里拿出了一大块猪肉,只见他把肉放在火炉上让它解冻,又往肉上撒了好多胡椒粉、辣椒粉,让猪肉变得花花绿绿的,接着大姨夫让我把肉递给爸爸,只见爸爸把一小桶酸糕水倒了上去,再用刷子把酸糕水刷开,刷完酸糕水的猪肉味道非常的香,有着酸糕水的酸味也也有胡椒粉和辣椒粉的辛辣味儿和香味儿。
吃完腊八肉,就该喝腊八酒了,虽说腊八酒有酒字,但里面只是用葡萄、梨、苹果等水果榨的果味饮品,味道酸酸甜甜的,非常好喝,还可以把腊八酒和带气的无味苏打水一起喝,口感更佳呢!
过完腊八就到了小年,这天男人们都在家收拾房屋,女人们会去集市上买年货,而我们小孩儿就在田野里玩摔炮。
又过了几天就是大年了,爸爸和大姨夫在杀猪、清理猪的内脏,而我们小孩儿在屋里的炕上玩耍。一小时、两小时、三小时过去了,猪肉终于烤好了。爸爸拿小刀从猪身上割了一大块儿的肉让我们吃,我问爸爸为什么要把整只猪一起烤,不分成几部分?爸爸说:“因为这样可以象征我们一家圆圆满满。”
吃完合家饭后,我们土家的年也就算是过完了,是不是很有年味儿呢?
家乡的风俗作文优秀范文篇2
正月初五拜财神,五月初五包粽子,七月七吃巧云……我觉得,年前祖宗是最重要的年前请祖宗也可以叫作“做羹饭”,是人们对祭祖的称谓。一般都是晚饭。这天,人们总要买来香烛冥纸,摆上酒席,虔诚地祭祀一番,也是为了感恩祖先并祈求来年的平安和财运。
今年,妈妈照常挑了一个风和日丽的好天气,并且我不需要上课的日子来做羹饭。大清早,妈妈就去菜场买了最主要的食材,回来立马准备了起来。下午,我们一家去墓地化纸锭回来后,马上忙活了起来。
第一桌:请六神;妈妈端上整只鸡(旁边还要放一把刀),整条鱼,整刀猪肉,素菜和豆腐,点了红的团子,还有水果和糖。随后,爸爸将六个小杯子整齐地放在桌子的东西两排,再倒上酒,摆上筷子。妈妈又拿出了香炉放在桌子北边,然后打开大门,用方言说了句:“来吃年夜饭咯!”以往,这个时候还会放鞭炮,但现在禁止燃放,我便灵机一动,找来了天猫精灵来放“无烟”鞭炮,楼下的住户听到这声音也开门纳闷。我和姐姐还有妈妈在门口铁桶里化纸锭,妈妈一边化,一边喃喃自语。烧完纸后再回到香炉前轮流磕头。磕完后,爸爸又在他们的酒杯中添了点酒。之后我们开始盛饭了。
吃了一会结束后第二桌就要开始了:请祖宗;这次要准备十二个酒杯和十二个碗,把整个的鸡、鱼、猪肉切块加热端上桌。同时,香炉也要换位置,从北边移到南边,大家就团团圆圆一大桌了,聚聚了。
老祖宗吃的差不多了,要走了,爸爸便把椅子挪了一下就结束了。仪式结束后,爸爸妈妈把酒和饭都倒了,我看着白米饭和酒就这样被倒入了垃圾桶,实在觉得太浪费了,毕竟粒粒皆辛苦。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做羹饭的方式也有了些改变,虽然这些行为看似迷信,愚昧,但实质包含了朴实的人们心中深深的情意。
家乡的风俗作文优秀范文篇3
当我瓜瓜落地的时候,就与这片故土结下缘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每个家乡都有自己的习俗,但是每个家乡的习俗都是不一样的,但我的家乡有些习俗让我觉得不可思议。
在我们这里,有两个习俗,让我觉得不可思议,第一个是在每过春节的时候,爷爷或爸爸都会做的一件事,就是在过年这几天中,不管早饭还是晚饭,在还没吃饭前,爸爸或爷爷就会拿来几个碗,把炒好的菜夹一点分别放在碗里,再往碗里倒一点酒,盛一点饭,放在堂屋神龛上,点上香,然后爸爸还拿来了很多纸钱让我们烧,过一会儿,爸爸又把刚才点好的香分别插在厨房灶上,后来才明白这是家乡一个祭祖习俗,每当过比较重要的节日,就会像这样来祭拜。
还有一个习俗是我听奶奶说的,已经流传很久了,有可能只有我们这里才会有的,那就是我们这里嫁女时的一些习俗,就是新娘在出嫁时,新娘会跟自己的母亲和亲朋好友在一起哭,她是这样哭的:“叫声爹来叫声娘,不孝女儿嫁他乡,谁来照看爹和娘。天上星子颗颗挨,女与爹娘要分开,养育之恩重泰山,割肝孝敬都应该”。哭了爹娘还要哭兄弟姐妹,哭的内容是那么的朗朗上口,每哭一个亲朋好友,他们都会给新娘一个红包,在还没出嫁前,新娘要穿上父亲或母亲的鞋子,当要走时,新娘要和自己的弟弟交换新的鞋子,新娘把事先准备了一个红包给弟弟,这场婚礼也就算完了,后来我才知道这是哭嫁,是我们这里已经流传千年的习俗。
家乡的习俗真是意义深厚,让人百思不得其解,而且非常的有特色,这些习俗给我的家乡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家乡的风俗作文优秀范文篇4
我的家乡是一个小小的乡镇——张家港市合兴镇。但在这个小镇中,却流传着许多风俗。比如新娘离开娘家时,一定要痛哭,意示对娘家的依恋;来迎接新娘的新郎不能直接进入新娘家中,而要在新娘家门口等候多时,表示对新娘的真心。而使我印象最深的却是过年时做馒头与吃馒头时的情景。
在我的家乡,每逢过年都要做馒头。馒头做得越多越大就说明来年的运气越好,财气越旺。一般做馒头会选在过年前的某一天,全家男女老少,都要围着一张圆桌坐在一起,会包馒头的包馒头,会做馒头馅的做馒头馅,分工明确,井井有条。只见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年人,一手抓起一个面团,在手心里来回的一搓一揉,然后两手一合,就压成一个扁扁的圆形,把馅放入其中,再把四周的边一拗一拧,一个馒头就做成了。那些不熟练的人,就连抓起一团面疙瘩也要一段时间。做完了馒头,就把馒头一个一个地放入蒸笼中。大约蒸了一个多小时,馒头就可以出炉了,一个个馒头热气腾腾,那么丰满,活像一个个挺着大肚子耀武扬威的将军。这时,我们就会冲上去,抢馒头吃,不管馒头烫手不烫手,抢到以后就一个劲地往嘴里塞,哟,新出炉的馒头又软又香,别提有多好吃!有的小孩长得矮小,还没来得及挤上去抢就被别人抢光了,只能在一旁伤心地哭。每当这个时候,大人就会拿着一个大馒头,逗他说:“你不哭,我就把这个大馒头给你。”那小孩便立即停止哭声从大人手中抢过馒头就吃,这时周围的人看见那小孩狼吞虎咽的样子,都会忍俊不禁的大笑起来。
可见我们家乡的风俗是多么富有乐趣呀!
家乡的风俗作文优秀范文篇5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的地方会有不迥的新年习俗,让我来带你们走进我的家乡-陆河,这个风景优美的地方,走进家乡的新年习俗。
按照我们这里的规矩,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旬开始的。那忙碌的景象简直无法形容,腊月,人们要大扫除一次,要把屋里屋外打扫得一尘不染,寓意要把不好的东西扫走,企盼来年吉祥如意,事事顺心。
过了初旬,大家更忙,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过年了,过年了!家家户户赶做年夜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到处玩耍,爸爸在门外巾对联,我帮妈妈贴”福“字。
胶水已经抺好了,刚要贴上云的时候,妈妈急忙阻止我,并且说“贴反了,福倒了,福这就应该倒着贴嘛”,听妈妈一说,我便马上将福字倒过来贴,仿佛一刻也不想怠慢了“福”大人。
贴好了,就要准备年糕、鸡、酒给神拜年,拜完后就直接吃团圆饭,桌上弥漫着各种菜的香味,爸爸也不惜拿出自己最富贵的酒,看样子是准备大干一场了。菜到齐了,大家都欢欢喜喜地坐在桌子前,津津有味地品尝着年夜饭,一大家子有说有笑,其乐融融的。
这天,除了很少的小孩,很少有人睡觉,因为要放开门炮。绚丽多彩的烟花飞入了漆黑的天空,仿佛天空长着一朵花,把天空照亮,勾勒出一道美丽的风景。谁能说除夕不是最美丽的呢?
我爱我的故乡,我更爱家乡的除夕夜。希望你们能来我的家乡玩,我也乐意当你们的向导!
家乡的风俗作文优秀范文篇6
我的家乡在洛南县一个安静、优美的小村庄。因为远离城市的喧闹,那里的生态环境十分好,空气很清新,还保留着许多传统的习俗,我十分喜欢那里。
每年快过年时,一到腊月村子里家家户户都开始蒸馒头、包包子,都是自我磨的面,味道好极了。最好吃的是一种叫“油馃子”的面食,发好的面,做出特有的造型在油锅里一炸,变得金灿灿、圆滚滚的,像一个个金色的元宝,吃了这个“元宝”来年必须大吉大利。
到了除夕夜吃过年夜饭,一家人就围着火炉开始包饺子,奶奶就会在饺子里悄悄地放上几枚硬币,那里大年初一早上吃饺子,来庆祝新一年的开始。吃饺子时大家都在试谁的运气好,奶奶说,吃到硬币的人来年必须有好运。
整个正月,小村庄都是年味十足,好吃的,好看的,好玩的,多的数不清。我喜欢那里,这儿的习俗真趣味。
家乡的风俗作文优秀范文篇7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朦胧的月光中,看到嫦娥和玉兔在月亮上思恋着后羿。每每中秋节到来之际,这些便一遍又一遍地浮现在我的脑海中,那一晚的圆月寄托了多少我们的思恋;那一晚的星星将月亮捧在天空里,好像自己只是给他们加了些料,这盘“星空”便完美了!
一大清早,我还沉浸在甜美的梦乡中吃着月饼呢,就被妈妈叫起去街上“囤货”啦!
“苦命”的我们好不容易从人山人海的菜场中挤出来。听卖菜的人说:“姑娘,一大早就已经有很多人来了,现在这批人是在抢菜呢!哈哈哈!过节了气氛就是热闹啊!”说完,那人就早已不见……我兴致勃勃地去超市一看,哇!映入眼帘的月饼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品种可多了。有圆形的,有长方形的,正方形的。有枣泥的,有豆沙的……还有红彤彤的苹果,黄澄澄的雪梨,月牙似的香蕉,咧开嘴的石榴,圆圆的枣儿,灯笼般的柿子和紫莹莹的葡萄……想必,此时的超市门口肯定忙着进货月饼,不到五分钟,框架上的月饼必定一扫而光!
不知不觉就到了晚上,我说:“我提议,咱们去窗户前赏月吧,今晚的月亮一点很大,很美。”弟弟也接话道:“对!我要用相机记录这个时刻,记录最美的时刻。”说完我们一大家子,去了一个较大的窗户前,有的坐着,有的站着,可那几双眼睛却炯炯有神的注视着月亮生怕错过了每一个精彩的瞬间,还有的拿着手机,根本没放下过!想必家家户户都这样!
放眼望去,便是那个又大又圆的月亮,瞧去,它的周围有许多星星保护着它,在昏暗的天空面前,那个月亮,是多么的与众不同,浪漫的天空这上演着一副美丽的画面。
再看看周围,都是自己最亲最爱的人,又望去月亮,想起了苏轼的“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那些海外游子又能与谁一起欣赏着绝美圆月呢?想到这,不由得为他们惋惜,为自己感到幸运……
家乡的风俗作文优秀范文篇8
家乡的风俗,鲜活而又淳朴,成为我心中悠久且缠绵的梦。她纵使隔着千里,给予我的仍是无限的慰藉。
大年三十,家中越发忙碌。在福建老家,这一天是杀猪宰羊以祭祖的日子。几阵鸡鸭的惨叫声后,舅舅把鸡鸭装入竹篮,我们前去祭祖。当然,除了预备肉食,更少不了一壶白酒,因为白酒早在商朝,就是一种讲究甚奢侈的饮品。我们家乡的人嗜酒,几乎人人都会吟诵几句白居易的《酒劝赞》,“麦曲之英,米泉之精,合作为酒,孕和产灵……”更有“酒可误神”之说。
舅舅托着白酒的手颤抖着,神圣而庄严。我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舅舅虔诚斟酒入土。那古人历来称道的“甘露”“玉液”,点点滴滴,又汇成涓涓细流,湿透而又渗入了土。舅舅梦呓着:“你太爷爷生前最爱这种酒了……”酒一点点地消失在土里,好像做了一个信使,温柔地向祖先转述了我们的哀思……我想也是节日的意义所在吧。
祭祖归来,我与亲朋好友成群结队地前去拜年。原本热闹的小巷变得更热闹了。各家的主人看见欢呼的我们进屋,女主人总是笑吟吟地塞上几个黄澄澄、甜津津的橘子。在民间,人们常常把“橘”写作“桔”,而“桔”又和“吉”字形相近。所以孩子们都很喜欢。相传,一个孩子讨来的桔子越多,他来年的运气就越旺。很快,无论是我们的嘴巴还是口袋,都涨成一个气球,里面塞满了桔子。我们就可以心满意足地离开了。如果是大人前去拜年,喝茶则是必定程序,福建作为产茶胜地,喝茶的礼仪更是五花八门。当大人们在一旁喝茶时,我们只得净在一旁捣乱。主人轻轻地倒入三分之二的茶水,先恭敬地递给长者,再推给叔叔阿姨们。那佛手茶冲泡时,汤色橙黄清澈,馥郁幽香,冉冉飘逸,杂夹着主客之间的笑语。
我们家乡的习俗,洋溢着美好的希望与祝福,轻啜满口生津。我如今身在上海,距之甚远,每当回想起那些亲切的风俗,一抹笑容绽放在了我的脸上……
家乡的风俗作文优秀范文篇9
又是一年最热闹最喜庆的时候。
我独自趴在窗前,望向楼下空无一人的广场。原本灰白空旷的水泥柱上,因为节日的原因挂了几只红灯笼,就连破旧的没了板砖的石桥上,也应景的贴了张“福”字。一栋栋楼整齐排列,沉默地静坐着,被风吹着摇曳的灯笼映出幽幽的红光。
今年的年过的十分安静啊!安静的没有年节的气氛,也越发让人怀念以前的情景了。
除夕本是个十分重要的日子,一家子人聚在奶奶家的小屋里,其乐融融,满庭院张灯结彩,好不热闹。在天空中绽放的一朵朵烟花,一闪一闪,似给天边挂上了霓虹灯,坠落的星火照映出人们幸福的面容,一闪一闪,似永远也不会停歇。耳边被接连不断的鞭炮声充盈着,忽远忽近,抑扬顿挫,此起彼伏。
推开门,一溜长长的红炮仗静静躺在院中,大人拿着点燃的香头触及引线,火花立即沿着引线窜了过去,小孩们连忙捂耳后退。“嘭啪啪嘭……”,炸开的炮仗四处蹦跳,即使捂紧耳朵,也挡不住那隆隆的震动声。当小孩们只顾捂耳逃窜时,原本一大串的鞭炮已燃到尽头,只剩下红碎屑四处飘散,和那还未消散的浓烟与火药味。
我喜欢老家的年,喜欢它那独一无二的气氛,喜欢它那得天独厚的环境。
在那黄昏太阳还未消逝前,阳光象破碎的蛋黄倾泄下来,金黄的浓汁流淌天边。一望无际的田野与天在远处合为一线,微风轻轻拨撩着人们的鬓发,吹起黄河之水簌簌的波澜。火苗在风间跳动,吞噬着金色的元宝纸钱,直到它化为一缕细灰,随风飘散于天地间。村民们手拿香柱,在这广阔的天地间,祭拜着自己的祖辈们。这一刻,他们就像那天地之子,融入那壮阔的天地中。周围静默下来,只有风还在轻轻拨动人们的碎发。远处树林摇动,似是天地给人们的回声……
风声过去,一切又在眼底瞬息模糊起来,灯笼依旧散发着幽幽的红光,漆黑的夜晚依旧冷冷清清。我离开窗台,默默回到了自己屋内。这么多年没有比在老家过的更好的年了。
家乡的风俗作文优秀范文篇10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的家乡在江苏泰州,在我们家乡有着自己独特的风俗,小伙伴们,我就给带大家感受下属于我家乡元宵节的狂欢吧!
元宵节作为春节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虽然元宵节没有大年初一那么热闹,但是元宵节是春节的尾声,过好元宵节,象征的整个春节的圆满谢幕!
正月十五闹花灯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一家家点亮盏盏精巧的灯笼,照亮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人们三五成群,一家人早早的吃完晚饭,来到非常热闹的街市,东逛逛西看看。街上的商铺都铺满了有关元宵节的商品,大人和孩子们挑选着各自喜爱的东西,脸上洋溢着快乐的微笑,我想这就是属于元宵节的狂欢吧。
元宵节自然少不了吃元宵赏灯猜灯谜。孩子们吃着以芝麻白糖豆沙等馅料,用糯米粉包的圆子,寓意着团团圆圆吉祥如意;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人们都争先恐后地走出家门,聚集在一起,欣赏着美丽的夜景享受着春天立即到来的气息。
元宵节除了吃以外,最有趣的习俗就数赏灯和猜灯谜了,相传汉明帝永平年间,皇家为祈求来年风调雨顺,每逢正月十五便下令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参拜神佛。此后这种风俗便流传到民间,直至现代,人们为了增加其赏灯的趣味,便在各种彩灯下悬挂着红丝带,在丝带上写着谜面,让大家来猜谜底,大人们聚集在一起,互相竞猜着,人们绞尽脑汁地冥思苦想,最终猜出谜底,脸上充满了胜利和喜悦的笑脸,我想这就是属于元宵节的狂欢吧。
走在喧闹的街上,大人们牵着小孩的手,小孩们手牵着各式花灯,尽情着享受着节日的快乐,以饱满的热情迎接着一年新的开始,享受着美妙的元宵节的狂欢。